乐清:乐清石斛科研项目获省科技兴林奖一等奖
近日,浙江省第十七届科技兴林奖揭晓,经温州市林学会初评推荐,省林学会科技兴林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乐清市报送的“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浙江省第十七届科技兴林奖一等奖。
奖杯背后,是5万乐清石斛人对产业长远发展的思考与努力。
推广林下种植
众所周知,铁皮石斛产业作为乐清农业特色产业的主导产业,年产的铁皮石斛鲜条、枫斗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0%、80%,全市种植面积达12000多亩,从业人员5万余人,总产值超过18亿元。
随着铁皮石斛产业快速发展,如何提升产业化水平成为乐清石斛人思考的问题。2011年,市农林局与当地知名石斛企业会同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历时5年研究攻关,实现了铁皮石斛种苗节能型组培快繁和生态高效栽培。
林下种植不与粮食争良田,不与树木争林地,实现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而且产品生态,品质更好,是铁皮石斛发展的方向。项目自实施以来,在大棚种植基础上,研发者创新设施栽培模式,开发出活树附生种植、悬崖种植、立体种植、林下原生态栽培模式,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推广示范基地。据“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孔强介绍,自项目实施以来,在乐清以活树附生种植为主的林下石斛栽培基地面积达到了2860亩,铁皮石斛生态高效栽培初具规模。
设置行业标准
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一直是乐清石斛人的期望,亦是铁皮石斛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2015年,系列铁皮石斛地方标准终于在乐清石斛人的期待中出台了。
“铁皮石斛国家标准、省标准前几年陆续出台,可是乐清的标准可操作性强,更接地气。”乐清铁皮石斛产业协会会长、本次研究成员之一宋仙水说,省标准只有一个种植标准,乐清标准已分为组培技术、大棚种植、仿野生种植、铁皮枫斗加工四个标准;种植时间也不一样,省标准只是3-6月,乐清增加了9-10月;种植方式,省标准有单独种植和丛种(多株种植),乐清只有丛种,去掉了单株种植。此外,乐清铁皮石斛地方标准还有种植间距、每亩种植量、采收方式等实用条款。
建立种质资源库
在推广林下种植,设置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乐清还在全省建立了首个省级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
据介绍,乐清的铁皮石斛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尚存在产区铁皮石斛种源混乱,品种优势不强等问题。
为此,科研团队在乐清市林业良种科技中心建立了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收集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和浙江铁皮石斛产区的种质资源300余份,为乐清市下一步铁皮石斛遗传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并做到种源追溯。去年,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通过了验收,成为首个省级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并获得省级财政资金的支持。
同时,选取了雁荡当地的红杆铁皮石斛,作为鲜食兼加工型目标品种进行选育研究,目前已初步选出具有雁荡当地特色的红杆质材品系,建立了母本园,并展开区试。
据了解,本次研究由浙江铁枫堂生物科股份有限公司、乐清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浙江高鼻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温州雁圣源铁皮石斛有限公司、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乐清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