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岭:搭建“智力”平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温岭市科创中心“智囊团”新添三成员

发布日期:2018-08-17 14:36 浏览次数:

    围绕全市产业提升,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温岭市科技局加大科技资源引进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在上半年成功引进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中国航天飞天众智温岭协同中心、温岭鼎复同舟投资合伙企业3家单位入驻市科创中心。截至目前,温岭市科创中心内已有高校、研究院所、各类中介机构共15家单位入驻,上半年,市科创中心内新增硕士以上科技人才21人;服务企业261家,有意向合作企业154家,开展各类技术对接30次,解决技术难题8项,签订合同35个,合同金额达1242万元。

  打造高端科技创新服务“大超市”

  创新驱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温岭市委、市政府曾提出,在科技新长征中壮大温岭实力,加快温岭步伐,科技平台载体的创新至关重要,温岭要加快科创服务中心、科创孵化园等平台的提升,既要筑好“巢”,又要引好“凤”。

  温岭市科创中心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成立当年,科创中心就成功引进浙江工业大学温岭研究院等10家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并引进台州市“500精英计划”人才4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才68人。

  智能制造、3D打印技术、流体技术、新能源产业技术、鞋类设计、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人才和技术的聚集,令这里成为了一个高端科技创新服务“大超市”。

  为了搭建好平台,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驻温岭,在科技创新新政三十条中,温岭市还加大了扶持力度。如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温岭单独或联合创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且配置核心技术转移服务团队,经评估符合该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免费入驻市科创中心;对完成约定工作任务通过考评的,3年内给予最高150万元的运行经费支持,3年后给予每年最高20万元运行经费支持。  

    该市一直鼓励企业在自主研发上多投入,多和高校、科研机构及在温岭设立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家团队联合开展高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找到新的竞争优势。引进上述单位(团队)先进技术或以核心知识产权技术入股的,经认定,最高将按其技术合同金额已支付的50%或股权金额的20%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入驻成员与温岭市产业提升十分匹配

  成立市科创中心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牵线搭桥,集聚高端学科、科技专家、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培育新兴产业,这些入驻的高校、科研院所与该市的产业也十分匹配。比如,浙江工业大学主要针对温岭机械智能制造;中国计量大学针对工业设计、3D打印等行业;温州大学主要针对水泵行业;浙江海洋大学主要针对水产养殖、加工行业;四川大学针对工量刃具行业;天津大学针对汽摩配行业;皮革与制鞋研究院针对鞋业;浙江创科儿童用品研究院针对童鞋业等。

  这次也不例外,入驻的3家单位里,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自2004年建立以来,就在智能装备制造、纳米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环保、物联网与信息技术等五大重点领域有所建树,近年来更是与温岭企业对接频繁,合作金额达1564万元。目前,该研究院已与温岭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望在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泵业智造小镇公共平台服务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他们将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研究其质量技术及质量提升的整体解决方案,旨在推进温岭泵与机电核心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航天飞天众智温岭协同中心则将开展航天技术转移、军民融合产品对接、项目转化、高分子材料研究等工作。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温岭市科技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