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余杭:余杭建立三大机制 高企培育再创新高

发布日期:2018-09-26 14:19 浏览次数:

余杭建立三大机制  高企培育再创新高

发布时间:2018-09-26 

    2016年起,余杭区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随后两年分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2家、134家,新增高企数达到2015年末高企数的70%,至2017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57家。今年,杭州市出台《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番的目标要求。余杭区上下高度重视,以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将高企倍增计划的挑战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和余杭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三大机制,全面深度挖掘。2018年全区共推荐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1家,较上年增长65%,也是余杭首次实现新申报企业数破200家。

    一、建立企业培育机制,发展壮大高企队伍

    (一)加大挖掘潜力。通过镇街推荐、实地排摸等方式,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按照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遴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对照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等指标挖掘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纳入余杭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为顺利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打好基础。截至目前已有入库培育企业422家。

    (二)形成培育梯队。近年来,余杭区以科技创新“523”计划为抓手,以科创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现已打造科创园区71个,集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000余家,显现了强劲的创新活力,不断为余杭经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2017年余杭区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34家,其中62家来自“523”计划打造的科创园区,占当年认定企业总数的46.3%。今年新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更是有96家企业来自科创园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逐渐成长为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生力军。

    (三)提升企业实力。高新技术企业是对一家企业综合创新实力的认定,涉及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研究开发等多个方面。在培育高企队伍的同时,余杭区全面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工程,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培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2018年新增市级研发中心79家,居全市第一位。231家新申报高企中有68家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开展专利提升工程,激发企业专利申请积极性,上半年全区完成专利申请量9159件,同比增长61.62%;专利授权量5618件,同比增长78.4%,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位列全省第一位。

    二、建立协同服务机制,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一)优化服务模式。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简化办事流程。原来企业申报需要分别到质量、安监、环保部门开具证明,现在由科技局统一联系相关主管部门开具,变“企业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平台作用及各税务分局的属地管理作用,实施平台审核推荐模式,方便企业就近提交申报材料、寻求辅导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审核效率。

    (二)精准破解难题。余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以“高精尖”产业领域为主,属于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技术三大产业领域的有360家,占现有高企总数的64.6%。传统服装、家纺、农业及新兴电商企业由于行业特性,通常被认为较难通过高企认定。余杭区将此类企业作为重点攻关课题,筛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切入点,开展“点对点”式精准服务,实地走访与企业管理层、研发团队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经营细节、研发方向、技术水平,帮助企业联系对口的省市专家,为企业对标技术领域出谋划策。

    (三)全面培训辅导。为实现高企培训“全覆盖”,区科技局先后在未来科技城、开发区、临平新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崇贤街道等重点平台、镇街分片区召开培训会10余场,邀请专家讲解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相关事宜,就申报过程中企业所遇到的共性、难点问题进行解释说明,累计培训人员逾1000人次。同时,借助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科创园区联盟等力量,通过微信公众号、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搭建政企互动新桥梁,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助推指标圆满完成  

    (一)制定激励政策。《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之后,区科技、财政等部门顺势而为,立马着手研究,多次协调商议适合我区的财政配套政策,不断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政策红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518日,余杭区科技创新大会上推出了《杭州市余杭区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科创新政十条”),对新认定、引进的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

    (二)强化部门联动。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面对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时间较为集中、申报企业数较往年大幅增加等情况,区科技局联合区税务、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特别是产业基础较好的重点镇街、平台受理了大量的申报材料,各税务分局全力配合、加班加点、保质保量的完成申报辅导工作。针对今年集中爆发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问题,区科技局会同区金融办细致排查申报企业,联合税务部门逐一走访,最终暂缓3家拟申报企业认定程序。区科技局与税务部门试点辅导核定征收企业,打破查账征收的固有限制,帮助企业规范财务归集,力争实现从“0”到“1”,进一步开拓拟培育企业范围。

    (三)压实镇街主体责任。召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按镇街、分三年逐一分解了高企培育任务指标,并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体系。各镇街、平台作为企业培育主体,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深入挖掘、悉心指导,如临平新城、仁和、闲林、瓶窑、鸬鸟等地多次主动联系区科技、税务部门,交流培育工作开展情况,一同走访服务当地科技型企业,排摸培育对象,努力推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鸬鸟镇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零突破”。

    通过三大机制的构建和运转,今年余杭区国高企申报实现了“开门红”,下一步我区将不断充实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继续聚焦企业申报的共性问题和痛点难点,特别是围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家纺服装、食品加工等我区企业基数大、高企占比小的重点行业和农业企业,深入挖掘其中具备核心技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的企业,开展专项破题行动,发挥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解决从“1”到“100”的延伸问题。进一步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企业发展阶段的新起点,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研发机构建设—资本市场运作”的产业培育链条,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圆满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余杭区科技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