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090/2019-14777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科技厅 |
发文日期: | 2019-09-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关于加大浙江省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与应用扶持力度的建议
浙科办建〔2019〕148号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湖16号建议的答复
周明明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湖16号《关于加大浙江省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与应用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经我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商务厅、省金融监管局、省人力社保厅等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氢能和燃料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袁家军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和高兴夫副省长等领导对此多次批示要求省级相关部门深入研究、顶层谋划,对标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加快我省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今年5月10日,高兴夫副省长召集省级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讨论如何具体推进我省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并提出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浙江省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省以浙江大学、宁波材料所为代表的高校院所和以爱德曼氢能源、超威电池、氢途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已聚焦相关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研发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逐步掌握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一是高校院所方面,浙江大学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研究,在氢燃料电池电化学特性及其储氢合金、氢燃料电池双极板及电堆和制氢微反应器的设计和制造、车载高压储氢系统设计和制造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初步建成了我国首个氢安全实验室,研制成功我国首套高压(140MPa)氢气环境材料耐久性试验装置、高压(90MPa)氢气环境零部件耐久性试验装置,使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后第三个拥有此项检测能力的国家。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围绕高效绿色制氢技术与氢能高效利用技术两大方面,重点在光催化电解水制氢、非贵金属常温电解水制氢、高温电解水制氢、基于氢能的煤焦油利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二是企业方面,我省骨干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电堆和动力总成、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如:爱德曼氢能源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德国EMT公司成熟先进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与浙江大学建立了良好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引进了多位高层次海外人才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科研骨干与工程技术人才,已掌握MEA膜电极制备和BIP双极板涂层等核心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臻泰能源科技由海归青年科学家创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扁管ZSOC电池技术,是国内屈指可数、开发并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和底层工艺的公司,该公司今年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一等奖。该公司近年来在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双极板、非铂催化剂、燃料电池系统等方面的谋划布局,以及同国内外企业研发机构的深入合作,也为我省在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上提供有力支撑和后续动力。
近年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氢能燃料电池的研发布局,聚焦氢燃料电池核心器件研究和储(运)氢等领域,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了“高性能车用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研究”“高可靠可逆高温燃料电标准电堆开发与系统工程示范”等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建设创新人才团队1个,财政经费共补助1500余万元,超威公司的“高性能长寿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开发研制及应用”项目也被列为2019年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同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重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支持了超威、吉利、万向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建设,聚焦氢燃料电池领域补齐短板,拉长做强产业链。省金融办大力推进湖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大对包括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与应用等项目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探索构建支撑全省绿色发展的绿色金融体系,并取得积极进展。省财政厅对中央下达的充电基础设施奖补资金分配考虑时,把加氢站建设作为单列因素给予支持,安排湖州、宁波和嘉兴三地各1500万元。省税务局积极向上级部门呼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电池免征消费税政策,争取早日将氢能及燃料电池纳入免征消费税政策范围。
针对您对我省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我厅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将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项目的顶层设计,聚焦我省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关键组件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在组织项目实施中,按照总书记打造创新联合体的要求,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作用,集聚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共同开展攻关,力争在氢燃料电池电堆和核心部件、电堆和动力总成、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制氢加氢等关键技术率先取得突破,开发出一批战略性标志产品,增强我省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技术竞争力。
二、支持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长兴新能源装备省级高新园区充分发挥超威等龙头骨干企业作用,汇聚一批产业链相关企业,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做强氢能及新能源主导产业。依托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及行业龙头企业,搭建氢燃料电池技术工程中心,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氢能研究机构落户浙江。引导相关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氢能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氢燃料电池企业与氢能领域国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三、制定出台《浙江省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围绕创新研发、产业发展、企业培育、推广应用、加氢设施等五个方面,通过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壮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拓展延伸氢能产业链、完善设施建设强化氢能保障、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开展氢能应用示范试点等六大重点任务的实施,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完备的氢能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加氢设施网络较为完善,氢能在汽车、船舶、分布式能源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成为国内氢能产业高地。目前,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厅和省经信厅按照高兴夫副省长在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待广泛征求意见后报省领导审定后联合印发。
四、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服务。一是健全金融服务绿色项目机制,加强金融政策引导和政银企协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总部的优惠政策和资源倾斜,通过设立“绿色通道”、适度下放权限等方式,促进金融要素向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与应用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流动。二是拓宽绿色金融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发行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企业债、公司债、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结合“凤凰计划”实施,着力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以股票、债券等形式,以及场内上市与场外挂牌等多种方式募集发展资金。
五、强化创新人才集聚与培育。积极引进高层次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型团队和“高精尖”人才。依托高校和各类研发机构,培养一批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检测等方面有专精特长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氢能领域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各类适应我省产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联系人: 省科技厅高新处 李易
电 话:0571-87054033,13989821608
传 真:0571-87054033
邮 箱:liyi@zjinfo.gov.cn
邮 编:310006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