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蒙古: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助推基础科学研究驶向“快车道”

发布日期:2020-02-10 15:14 浏览次数:

内蒙古基础科学研究离不开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保障,随着自然科学基金投入的逐年加大,内蒙古基础科学研究也正逐渐驶向快车道。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的五年间,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共投入经费1.9亿元,资助各类项目共3676项,支持科研人员近1.4万人次。2019年自治区科技财政预算中自然科学资金达到6000万元,是2018年的2.3倍,资助项目810项,比去年增加了14.4%。

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自1986年设立以来,在推动内蒙古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基金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总体资助数量偏少、强度偏弱,且重大项目聚集基础研究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导致一些的好项目没有得到资助,项目经费保障不足,重大项目支撑基础研究的能力较弱。为了调动优质资源,加强多领域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科技厅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上寻求突破。一是面上项目、博士基金、杰出青年培育基金3类项目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储备,不限定研究方向,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申报积极性,共征集到项目申请2552项。二是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坚持突出优势和特色,紧扣基础研究环节,从政策规划、产业需求、人才团队、科研条件、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应用前景“7个维度”进行分析考量,从征集到的57项重大项目申报方向中,优化凝练出生态环保、现代农牧业等6大领域18个重大项目。

有效供给不足、研发能力薄弱是自治区基础研究不可回避的现状。随着经费投入加大,这一“瓶颈”逐步得到破解。2019年自治区科技厅加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内蒙古农业大学获批的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达88项,资助金额累计达844万元,资助率33.71%。此外,自治区科技厅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等9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基金,资助项目130项,撬动依托单位直接投入资金417万元,自然科学基金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近两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验收的统计情况显示,基金项目共发表论文数3592篇,其中SCI收录999篇;出版中文专著171部,外文专著13部;授权发明专利171项、实用新型专利89项;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0项;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83人、硕士研究生1689人。基金重点支持的生物学、农学等学科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其中,内蒙古大学的“生物学”进入国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9年11月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农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机构的第624名,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撑作用正在显现。

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取得实效,提升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自治区出台了《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与措施。自治区科技厅采取突出抓“评审专家、经办人员、技术保障”三个主体,严格落实评审要求,落实保密制度,杜绝“人情项目”,明确要求各个环节人员切实担起责任,把好审核关口,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等多项措施,加强对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工作。未来,自治区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沟通与衔接,加大顶层设计力度,为内蒙古创新驱动发展再添新动能。

(来源:科技部门户网站)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