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跨尺度多向药理学与LSS相结合的中药制造数智化重构技术及其产业转化

发布日期:2021-12-29 16:26 浏览次数:
成果名称跨尺度多向药理学与LSS相结合的中药制造数智化重构技术及其产业转化
成果登记号DJ404002021Y0001知识产权国内领先
完成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
1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洲路70号
2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3浙江大学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4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市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551号
5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杭州市拱墅区石桥街道永华街198号
完成人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的贡献
1赵筱萍浙江中医药大学项目负责人,整体技术及多向药理学研究
2许麦成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数智化制药技术负责人
3王毅浙江大学多向药理学研究
4刘雳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精益六西格玛制药技术研发
5金强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系统设计
6何江敏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质量管控系统研发
7沈国芳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8朱捷强浙江大学软件系统研发
9钱景浙江大学抗衰老片科学基础研究
10张寒浙江大学安宫牛黄丸科学基础研究
11陆晓晶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丸剂、片剂生产线改造
12吴雄壮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应用研究
13马吕丽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应用研究
14张伟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应用研究
15李晔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应用研究
16程新梅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应用研究
17朱琳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应用研究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历时5年多时间,共同创新完成了“跨尺度多向药理学与LSS相结合的中药制造数智化重构技术及其产业转化”项目,并成功在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和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进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项目围绕中药工业高质量发展中面对的共性关键科技难题,以国际先进制药技术理念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策略突破中成药生产制造数字转型瓶颈,提出中药制造传统技术体系数智化重构模型,创建跨尺度多向药理学研究方法;以提质降本、增效减排及防止风险等为中药制造技术升级的核心目标,将跨尺度多向药理学与精益六西格玛(LLS)相结合,建立大数据驱动的精益六西格玛智能管理技术;通过构建中药制造数智化技术方法学,破解中药制造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路径难题,建成融智赋能的中药制药过程管控系统,创立了中药数智化制造模式及其技术体系并实现工业转化应用,走出了一条低碳降能高质效生产中成药的科技新路。 项目根据中医药整体性特点,将多向药理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创建跨尺度多向药理学研究方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中医药治病原理,研究揭示安宫牛黄丸、胃复春、冠心宁片、抗衰老片等中药治疗疾病的科学内涵,建立以满足患者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传统中药制造方式数智化重构核心技术,为高效能制造中药优质产品提供了科技支撑。 项目遵循“零缺陷”思想,从数字透明、量质传递、智能辨析、过程拒错、优化管控等五个维度对制药全流程贯穿实施精益六西格玛智能管理,将人机混杂的过程管控方式重构为数智共生的融智赋能管控系统,多目标优化控制中药制药过程。通过实时监控关键绩效,定量化管控碳排放、成品率及药品质量一致性等,实施了16项改善项目,实现了胃复春、安宫牛黄丸、冠心宁片等品种的增效控本、提质减耗。 项目针对中药制造传统工艺及生产过程管理粗陋等历史难题,创新提出中成药高质效生产方法,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先进制药技术融合,研发建立跨工序协同分析、生产效能评价、趋势预测与智能预警等自主核心技术,建成现代中药卓越制造平台,实现了中药制造全流程精密管控,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改造传统中药企业、实现中药制造数智化转型的道路。 本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其他授权的知识产权16项,与创新点有关的论文共发表20篇。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专业领域职称
1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工程院院士
2杨胜利中国科学院生物制药工程院院士
3刘良澳门科技大学中医内科工程院院士
4苏为科浙江工业大学制药工程正高
5吕建新杭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正高
6沈华浩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正高
7戚栋明浙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正高
组织评价单位:浙江省药学会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2021年11月19日,浙江省药学会在杭州组织召开了“跨尺度多向药理学与LSS相结合的中药制造数智化重构技术及其产业转化”项目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并观看了工业应用展示,经质询和认真讨论形成以下鉴定意见: 1.创建跨尺度多向药理学研究方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中医药治病原理,研究揭示安宫牛黄丸、冠心宁片、胃复春片、抗衰老片等中成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并将其融入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中。 2.围绕中药工业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对标国际制药标准,创建了中药制造数智化技术方法学以及大数据驱动的精益六西格玛智能管理技术和中药低碳降能高质效生产关键技术。从数据可视、量质传递、智能辨析、过程拒错、优化管控等五个维度对制药全流程智能管理,建立了跨工序协同分析、生产效能评价、趋势预测与智能预警等自主核心技术,并获专利19项,完成生产线中52台套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总监控点数量超过4500个,发展形成大数据驱动的中药制药过程数智化管控技术体系。 3.项目已在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和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应用,提质增效降排成效显著。安宫牛黄丸、冠心宁片等药品质量一致性显著提升,生产能耗、碳排放量、水耗显著下降,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产值等经营指标明显提高。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研究资料完整,工业应用效果显著,是中药精益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中药制药数智化的关键性技术跨越,对于推动中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引领了我国中药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综合评价该项目系列技术达到本领域国内领先,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完善资料和题目,积极推广该项目技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