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破解专利丛困境的双赢方案:企业专利池组建与管理

发布日期:2021-07-20 15:25 浏览次数:
成果名称破解专利丛困境的双赢方案:企业专利池组建与管理
成果登记号DJ110002021R0037知识产权未评价
完成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
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院路788号
2浙江大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3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18号
完成人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的贡献
1许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统筹规划
2顾新建浙江大学专利池管理策略分析
3代风浙江大学专利池模型构建
4张三西安邮电大学专利适应能力测度算法设计
5朱成兵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利技术遗传分解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本成果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破解专利丛困境的双赢方案:企业专利池组建与管理”(16YJC630150)的研究成果,尝试在专利丛困境下探索中国企业的应对之路,通过专利数据采集、专利引证分析、数学推演以及博弈分析等方法,针对专利池形成机理和运作模式、必要专利评估以及组建条件和管理策略等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    本成果主要论点包括:     (1)回顾了专利池的发展历史,以若干标志性事件为节点探讨了专利池兴起、反垄断和理性发展等阶段的演变历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宏观政策和影响因素,从制度发展、功能演变等纵向层面分析了专利池产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专利池形成机理和运作模式,较为系统地建立了专利池组建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     (2)遵循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根据专利在技术进化过程中的适应能力,研究了一种客观的必要专利评估方法。利用网络分析软件Pajek构建了燃料电池产业的专利引证网络,以此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技术遗传分解实验,从专利技术继承与发展和专利标准化两要素出发,评估获得了燃料电池产业的必要专利;     (3)在专利权人理性人假设和必要专利价值相等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专利池管理的两大核心策略:独立许可策略和回授策略。通过探讨专利市场需求曲线、专利池的组建条件以及附加专利许可收益分配等问题,建立了专利池简化模型。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明确了独立许可策略和回授策略的实施条件。    本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如何开展必要专利评估,确保“池”中专利的必要性,是专利池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成果提出了一种面向技术进化的专利池必要专利客观评估方法,以克服现有的聘请第三方专家进行主观鉴定和评估的缺陷。①遵循“优胜劣汰”法则,提出了技术适应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测度必要专利适者生存的特征属性。效仿生物遗传学中的分解法,通过技术遗传分解的方式剖析技术进化情况,挖掘专利承载技术的有利突变,探寻优胜劣汰环境中的“适应性专利”;②从专利标准化的角度对“适应性专利”做进一步技术评估,以辨析必要专利必不可少的特征属性。对“适应性专利”的技术要素和相关标准性能指标的实施途径和实现手段进行鉴定和分析,以确定“适应性专利”与相关标准在技术层面上“绕不开”的支撑关系。     (2)面对专利池这种新型的专利集中管理方式,如何以国际上通行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来提升专利保护能力,运用专利池提高对外专利战的协同工作能力,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值得深思。①在专利权人均为理性人和必要专利价值相等的假设前提下,从专利池组建利益动机着手,根据专利权人在专利池状态下专利许可收益大于自由竞争状态下专利许可收益推演专利池组建条件,为专利池“打包”许可费的合理定价提供参考依据;②以收益最大化为情境,从附加专利研发投入、风险、损失等方面进行博弈评估,推演了附加专利研发投入资金上限,为专利权人决策提供借鉴。以必要专利持有数量为依据,针对许可收益分配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剖析了专利池独立许可策略和回授策略的实施条件,为专利池持续、健康运营提供参考。    本成果为中国企业专利池组建和运营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中国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实施。下一步,拟在以下两方面争取取得突破:     (1)推进专利与标准的融合    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积极参与和主导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建立标准制订和专利池构建的良性互动机制。联合开展定向化、系统化的专利前瞻布局,制定并推行产业核心产品与关键技术相关标准,推动相关必要专利纳入产品和技术标准,形成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有效衔接和捆绑运用,促进专利、标准与市场活动的紧密融合。     (2)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分析    明晰全球核心专利分布和竞争格局,综合研判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专利布局,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为专利池成员参与国际竞争赢得战略主动。建立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支撑专利池成员开展专利信息定向跟踪监测和深度分析,更好地为专利池成员研发立项、企业并购、市场开拓等决策服务。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专业领域职称
1黄灿浙江大学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正高
2李仁旺浙江理工大学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正高
3叶作亮西南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正高
4乐承毅华东交通大学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正高
5杨林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管理与经济发展正高
组织评价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许琦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破解专利丛困境的双赢方案:企业专利池组建与管理”(16YJC630150)针对中国企业面临的专利丛困境,通过专利数据采集、专利引证分析、数学推演以及博弈分析等方法,对专利池必要专利客观评估方法、组建条件以及收益分配机制等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 (1)在回顾专利池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以若干标志性事件为节点探讨了专利池兴起、反垄断和理性发展等阶段的演变历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制度发展、功能演变等纵向层面分析了专利池产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以MPEG-2专利池、HEVC Advance专利池、Open Invention Network专利池以及LTE专利池等四个成功运营的专利池为样本,剖析了专利池组建与管理的共性特征; (2)提出了技术适应指数的概念,测度专利在技术进化过程中的适应能力。效仿生物遗传学中的分解法,通过技术遗传分解的方式剖析技术进化情况,挖掘专利承载技术的有利突变,探寻优胜劣汰环境中的“适应性专利”。从专利技术继承与发展和专利标准化两要素出发,评估获得了燃料电池产业的必要专利; (3)在专利权人均为理性人和必要专利价值相等的假设前提下,推演了专利池组建条件,为专利池“打包”许可费的合理定价提供了依据;以收益最大化为情境,从附加专利研发投入、风险、损失等方面进行博弈评估,推演了附加专利研发投入资金上限,为专利权人决策提供了借鉴;以必要专利持有数量为依据,针对许可收益分配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剖析了专利池独立许可策略和回授策略的实施条件,为专利池持续、健康运营提供了参考。 该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CSSCI核心版来源期刊论文1篇,CSSCI来源集刊论文1篇,完成了项目《申请评审书》约定的研究任务。项目研究内容详尽,研究方法扎实,研究过程细致,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项目研究成果符合学术规范,不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中国企业破解跨国公司的专利丛陷阱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 希望项目组再接再厉,依托区域优势产业,争取今后在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 (1)推进专利与标准的融合 推动建立标准制订和专利池构建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专利、标准与市场活动的紧密融合。 (2)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分析 研判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专利布局,为专利池成员参与国际竞争赢得战略主动。 专家组一致同意:鉴定通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