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合EpCAM、FRα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日期:2022-12-05 15:39 浏览次数:
成果名称联合EpCAM、FRα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成果登记号DJ104002022Y0177知识产权国内领先
完成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
1湖州市中心医院湖州市三环北路1558号5-3
完成人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的贡献
1马志红湖州市中心医院负责项目的整体运行与实施
2田萍湖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样资料的收集
3刘矿湖州市中心医院ROC 曲线分析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
4臧金湖州市中心医院免疫磁珠法阳性筛选、富集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中循环肿瘤细胞并鉴定
5刘红松湖州市中心医院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刘天成湖州市中心医院实验操作与数据整理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五年生存率不到15%。根据病理学分析,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其中NSCLC 约占85%,又可亚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尽管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肿瘤标志物和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但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并未得到显著提高。究其原因,80%的NSCLC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预后较差。但如能实现NSCL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85%。因此,探寻新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或标志物对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从实体瘤病灶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或细胞簇。通过对CTCs 的检测可动态监测原发肿瘤灶癌细胞入血情况,能够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作出客观评价。早期研究表明,采用检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阳性循环肿瘤细胞(EpCAM+ CTCs)仅能获得NSCLC 晚期患者的50% 的阳性率,究其原因,CTCs 在发生上皮-间质转变时会发生上皮细胞表型丢失,从而造成上EpCAM+ CTCs 的漏检或假阴性率。本研究选择叶酸受体α(Folate receptor alpha, FRα)对外周血CTCs 进行检测,评价FRα+ CTCs 作为检测NSCLC 外周血CTCs 水平的可行性。该项目采用新型配体靶向聚合酶链反应(LT-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良性疾病(LEL)患者、正常体检者(Healthy)外周血中叶酸受体α阳性(Folate receptor alpha+, FRα+)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探讨三组间FRα+ CTC水平差异,并分析了NSCLC患者FRα+ CTC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NSCLC患者外周血中FRα+ CTC水平显著高于LEL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而后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升高的FRα+ CTC 水平与NSCLC 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ROC曲线分析发现,在鉴别诊断NSCLC 和LEL 患者时,FRα+ CTC是一个优越于CA125、NSE,相当于CEA、CYFRA21-1的标志物。Logistics回归分析认为升高的FRα+ CTC水平可能是NSCLC发生的高危因素。该项目认为NSCLC 患者外周血FRα+ CTC 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的FRα+ CTC 水平可作为NSCLC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外周血中FRα+ CTC水平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无创辅助诊断NSCLC的方法。该结论科学、合理,且可避免因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表型丢失造成的EpCAM- CTCs 漏检或CTC假阴性,提高了诊断敏感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专业领域职称
1周建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病学正高
2凌志强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学正高
3牟晓洲浙江省人民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正高
4林爱芬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基础医学正高
5王翔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学正高
组织评价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项目“联合EpCAM、FRα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结合5位专家通讯验收,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项目提供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验收要求。 2、项目采用新型配体靶向聚合酶链反应(LT-PCR)方法检测NSCLC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正常体检者外周血中叶酸受体α阳性(FRα+)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结果显示,NSCLC患者外周血中FRα+ CTC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体检者,升高的FRα+ CTC 水平与NSCLC 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提示FRα+ CTC水平可能是NSCLC发生的高危因素。 3、该项目中NSCLC 患者外周血FRα+ CTC 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NSCLC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物,该方法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无创辅助诊断NSCLC的方法。该结论科学、合理,且可避免因肿瘤细胞上皮表型丢失造成的漏检或CTC假阴性,提高了诊断敏感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4、项目组发表论文2篇,完成预期目标。 5、该项目总经费5万,均为单位配套经费,使用规范、合理。 6、项目如能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量,联合相关指标,对提高NSCLC患者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