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池塘内循环流水数字化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2-12-05 15:40 浏览次数:
成果名称池塘内循环流水数字化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DJ104002022Y0178知识产权国际先进
完成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
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湖州市杭长桥南路999号
2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温州市河通桥6-1号
3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袁浦6号浦东288号
4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浙江省湖州市吉山中路48号
完成人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的贡献
1刘梅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项目设计、实施与协调工作
2原居林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自动化装备研发与集成
3肖国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负责海水跑道养殖技术优化
4郭建林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跑道专用配合饲料研发
5储忝江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养殖容量核算及标粗技术研发
6公翠萍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养殖模式优化及技术推广
7倪蒙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原异位调控技术及示范与推广
8蒋文枰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跑道推水增氧等系统升级优化
9李倩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专用配合饲料研发
10张翔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负责海水池塘跑道研发
11郭爱环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精准投喂技术研发
12邹松保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原位调控技术及示范与推广
13周聃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固体废弃物沉积收集研究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本成果项目在摸清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基础上,优化了传统养殖工艺和污染物减排技术,集成了一批起运、捕捞、增氧、水质在线监测等数字化养殖设备,有效提升了“跑道”养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上述关键养殖技术提升和自动化设备集成优化,实现劳动力成本降低约63%,养殖过程因缺氧、水质恶化引起的死亡风险率降低90%以上,水体循环利用率达61.5%。同时,开发专用配合饲料3个,制定技术操作规程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6篇,建成核心示范基地10个,示范面积880余亩,辐射推广面积近10000余亩,实现亩均增效2000元以上,年节约用水约613万吨,年减少COD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排放累计80余吨,综合效益非常显著。 本成果技术成熟,将有效促进适合于浙江乃至全国生产实际的池塘水产养殖模式升级与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直接或间接地对浙江省水产养殖产业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加快推进浙江省水产养殖业高效绿色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与推进意义。同时,将该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到我国其他省份养殖池塘,有效促进我国传统养殖池塘向工程化、设施化、数字化、生态化方向升级发展。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专业领域职称
1戈贤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健康养殖与营养饲料正高
2刘兴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养殖水域生态学正高
3叶章颖浙江大学智慧渔业装备研发正高
4蒋军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养殖模式优化与推广研究正高
5郁二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鱼类分子营养学和池塘生态养殖正高
组织评价单位:中国水产学会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中国水产学会组织专家对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完成的“池塘内循环流水数字化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进行了通讯评 价。专家组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汇总,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该成果创新提出“外塘水环境调控+槽内污染物收集+岸边污水处理+有机肥料开发”污染物减排和循环利用技术,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率提 高约 62%,水体污染物减排 36.8%-46.9%,节约水资源约 67.7%,为浙江省水产养殖的生态高效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养殖模式。 (2)该成果优化改进了适合浙江省池塘跑道式养殖特点的自动化投饵、增氧、捕捞及起运等设备,槽内溶解氧可保持 5mg/L 以上,吸污区残饵粪便收集效率由小于 30%提高至 50%以上,饲料节约 10%左右,为浙江省传统养殖池塘工程化、设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3)该成果筛选出适宜跑道养殖的大口黑鲈、鳜鱼、翘嘴鲌、梭鱼等名特优海淡水养殖品种,确定了其放养规格密度和水流速度,开发专用配合饲料 配方 3 种,亩均效益增加约 2000 元/亩,有效提高了浙江省跑道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4)该成果发表论文 16 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6 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 件,获软件著作权 1 项,制定地方标准 1 项,制定养殖技术规范 4 项。建成核心示范基地 10 个,示范面积 880 余亩,辐射推广面积 1 万余亩。 综上所述,该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总体达到同领域国际先进水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