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香榧等木本油料绿色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名称 | 油茶、香榧等木本油料绿色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
成果登记号 | DJ218002022Y0005 | 知识产权 | 国际先进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99号 | ||
2 | 浙江冠军香榧股份有限公司 | 诸暨市赵家镇庆华路260号 | ||
3 | 常山富尔康山茶油有限公司 |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天马镇五里亭村岭灯坞 | ||
4 |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
5 | 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三魁镇薛内村 | ||
6 | 浙江冠立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诸暨市赵家镇枫谷路72号 | ||
7 | 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 浙江省丽水市括苍路158号 | ||
8 | 浙江百灵谷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百花山工业区开发大道65号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王衍彬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持,研究建立了木本食用油低温压榨技术、绿色精炼技术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全木本调和油生产技术与香榧油同步萃取技术; | |
2 | 骆冠军 | 浙江冠军香榧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建立了一步香榧后熟工艺、香榧精油节能提取系统; | |
3 | 王婧 |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研究获得了香榧假种皮精油提取工艺与成份对比; | |
4 | 杨柳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改进了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原料冷冻离心净化方法与油中苯并(α)芘检测的免疫新和柱净化方法; | |
5 | 秦玉川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了木本食用油贮存品质影响因素,改进了贮存系统; | |
6 | 刘本同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获得了原料成熟度对含油率和油品质的影响,辅助建立了香榧一步后熟工艺; | |
7 | 童晓青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了木本油料环境苯并(α)芘对油品质的影响,获得了绿色轻榨油茶加工工艺; | |
8 | 王丽玲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建立了一种油中微量蛋白的离子液体-盐离子组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与分析技术,并将之用于压榨与浸提油的快速鉴定; | |
9 | 贺亮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获得了干燥参数对木本食用油品质与贮存特性的影响; | |
10 | 丁敏 | 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 研究获得了不同油茶品种含油率与品质的差异;并负责冷榨等相关技术的转移与推广; | |
11 | 方茹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负责原料与产品贮存过程中质量变化的研究,辅助进行了油中蛋白特性研究; | |
12 | 蒋志林 | 常山富尔康山茶油有限公司 | 负责冷榨技术应用、高营养山茶油产品的开发; | |
13 | 薛锦松 | 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建立了低温双螺杆压榨山茶油的调质技术,辅助建立山茶油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 |
14 | 陈荷涤 | 浙江冠立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负责香榧精油生产线与化妆品生产线建设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 |
15 | 陈浙武 | 浙江百灵谷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 负责山茶油冷榨与绿色精炼生产线建设,开发了有机山茶油产品; | |
16 | 兵 | 浙江冠军香榧股份有限公司 | 负责香榧产品开发,香榧废弃物综合利用,辅助进行精油生产; | |
17 | 柏明娥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负责木本食用油原料选择标准与精炼滤剂复配效果研究; | |
18 | 倪荣新 | 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 负责原料品种、海拔等对油品质的影响研究,并进行冷榨与绿色精炼技术推广; | |
19 | 钱华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辅助建立了香榧籽油与竹叶黄酮同步萃取技术与高级木本调和油生产技术; | |
20 | 赵振东 |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辅助进行了香榧假种皮精油制备工艺与成份对比研究; | |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 ||||
本成果主要来源于本成果来源于“功能性全营养山茶油及软胶囊制备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2009C12028)、“浙江省山茶油相关苯并(a)芘状况调查及防控措施研究”(2011C32002)、“香榧产品和野生榧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提升与示范”(2009C12044)、“香榧精油产品开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2009SY01)、“浙江木本食用油绿色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示范”(2013F50012)和“高品质油茶籽油加工工艺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研究”(2018C02016)等油茶、香榧相关的省市科技项目。 浙江省是香榧和油茶的重要原料主产地之一,且在浙江均有千年以上的栽培与食用历史,在浙江省的农林产业中占居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也逐年增大,均面临着加工技术落后、终端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项目针对油茶、香榧等中国特有高端木本油料加工中存在的原料成熟度不足、制油温度过高、精炼过程中酸碱添加过量、废弃物污染环境、终端产品创新不足、缺乏系统质量控制等产业共性关键问题,项目组以油茶和香榧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全面的开展了木本油料原料处理、坚果加工、低温压榨工艺、绿色精炼工艺、废弃物利用、新产品开发、真伪鉴别与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成果研发期间获得香榧一步后熟工艺1项、木本食用油绿色轻榨技术1项、冷榨与物理精炼工艺1项、适度精炼工艺1项、香榧籽油与竹叶黄酮同步萃取技术1项、低温惰性气体保护贮存技术1项、高级木本调和油生产技术1项;结合原料成熟度控制、低温干燥、冷榨技术、适度精炼与惰性气体保护贮存技术,形成木本食用油适度精炼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1套;建立了植物油中塑化剂、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检测样品净化方法2项、油中微量蛋白离子液体-盐离子双水相提取方法1项,形成压榨与浸提油茶籽油快速鉴定技术1套;改进了传统水提精油设备,采用多级循环水提取,形成节能节水型香榧假种皮精油提取技术1套;共授权木本油料加工与检测技术改进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13篇。 成果研发期间研发了冷榨山茶油、高营养山茶油、有机山茶油、全木本调和油、后熟改进香榧籽、香榧精油、香榧酒、月子油、茶油面膜、香榧面膜等食用产品和日化产品,建立香榧精油生产线1条、香榧化妆品生产线1条,建立与改进油茶籽油冷榨与适度精炼生产线3条,产品多次荣获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林业产业创新一等奖、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荣誉,2017-2021年间,各项产品生产销售共新增产值96949.2万元,对当地经济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延伸、原料栽培地区林农经济收入和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专业领域 | 职称 |
1 | 蒋建新 | 北京林业大学 | 林产化工 | 正高 |
2 | 周永红 |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 | 林产化工 | 正高 |
3 | 黄俊 | 浙江科技学院 | 生物工程 | 正高 |
4 | 邹莉 | 东北林业大学 | 微生物 | 正高 |
5 | 史劲松 | 江南大学 | 生物工程 | 正高 |
6 | 钟海雁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食品工程 | 正高 |
7 | 刘红芝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食品工程 | 正高 |
8 | 关荣发 | 浙江工业大学 | 食品科学 | 正高 |
组织评价单位:中国林学会 | ||||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 ||||
评价结论: 2021年12月30日,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油茶、香榧等木本油料绿色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专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开展了油茶香榧原料成熟度、干燥方式与压榨温度对产品理化指标、营养元素损失、危害物含量和贮存性能的影响研究,改进了香榧两步后熟工艺,优化建立了香榧一步后熟加工方法、木本油料前处理与低温压榨工艺;进行了香榧籽油抗氧化、抗癌活性成分制备与抑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效果研究,建立了香榧籽油与竹叶黄酮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步萃取工艺、全木本调和油生产工艺;开发了采用多重循环水制备的节水节能型香榧精油制备技术,建立了年产60吨香榧精油生产线。 2.通过降低精炼温度、提高真空度、减少酸碱等化学品用量、改进过滤介质、增加氮气保护等方案,优化建立了木本食用油适度精炼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集成了木本食用油绿色加工共性关键技术。 3.通过对植物油中多环芳烃、塑化剂、黄曲霉毒素与微量蛋白检测技术的研究改进,建立了用于植物油GC-MS定量检测的原料净化方法、离子液体与盐双水相植物油微量蛋白提取方法和压榨浸提植物油快速鉴别方法。 4. 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13篇,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研发了冷榨油茶籽油、高营养山茶油、全木本调和油、香榧精油、香榧面膜等产品,荣获“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一等奖”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