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字PCR技术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ALK融合基因

发布日期:2022-02-09 09:29 浏览次数:
成果名称数字PCR技术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ALK融合基因
成果登记号DJ105002022Y0012知识产权未评价
完成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
1浙江省荣军医院嘉兴市南湖区双园路309号
完成人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的贡献
1吴立新浙江省荣军医院项目总负责
2闵永华浙江省荣军医院参与实验设计、实施
3周海鸥浙江省荣军医院资料分析
4许春伟福建省肿瘤医院课题指导,病例资料收集、分析
5陈华飞浙江省荣军医院病例资料收集、分析
6李晓峰浙江省荣军医院病例资料收集、分析
7杜开齐浙江省荣军医院课题指导
8朱有才浙江省荣军医院课题指导
9杨紫烟浙江省人民医院资料分析
10陈普恩浙江省荣军医院病例资料收集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本研究设计为开放性、前瞻性临床试验,选取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ddPCR技术检测外周血ALK融合基因,并对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ALK融合基因,根据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的对照比较,建立无创便捷、可重复的ALK融合基因阳性检测新标准。 在确认ddPCR技术检测外周血ALK融合基因阳性可行有效的基础上,选取30例经组织标本检测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再经外周血检测确认的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20例为研究组,经外周血检测ALK融合基因阴性患者10例为对照组,两组给予克唑替尼进行一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价应用ddPCR技术检测外周血确认的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克唑替尼一线治疗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ddPCR技术对NSCLC患者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实验流程简单,一致性良好,有助于临床高效筛选适宜的靶向治疗方案,是一种经济、简便、快捷、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ALK融合基因已逐渐成为 NSCLC 患者常规筛查的驱动基因之一,寻找简单、准确并敏感的检测方法是 ALK 融合基因阳性NSCLC 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的关键。外周血ctDNA是由原发和(或)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后释放到血液中,具有易于获取、微创和能克服肿瘤异质性的特点,可作为肿瘤基因检测重要的样本来源。本研究采用ddPCR技术检测外周血的ALK融合基因具有试验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经济等优点。 当临床在无法取得组织标本的情况下,血浆是良好的替代样本。由于ctDNA 在血浆中的含量低,因此选择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至关重要。ddPCR检测血浆样本ALK基因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技术检测组织样本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对很多无法提供肿瘤组织/细胞学标本和需要进行耐药后基因检测的 NSCLC 患者,采用 ddPCR 技术进行血液标本检测的结果同样可靠。ddPCR技术在检测外周血的ALK融合基因方面具有可定量优势,且灵敏度和特异度良好,能够无创、实时监测肺癌患者的ALK融合基因,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掌握患者的肿瘤驱动基因状态,从而制定个体化的靶向治疗方案。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专业领域职称
1王晓稼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正高
2方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正高
3李子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副高
4吕晓东嘉兴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正高
5姚扬伟嘉兴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正高
组织评价单位:嘉兴市科技局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受嘉兴市科技局委托,对浙江省荣军医院承担的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数字PCR技术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ALK融合基因》(编号:2018AD32163)进行验收工作,经审阅相关资料,并汇总各位专家意见,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研究方案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正确,执行过程合理、严谨,准确完成科技局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且提供的验收资料真实、齐全、规范、可靠,符合验收要求。 2、本研究设计旨在确认应用ddPCR技术检测外周血ALK融合基因的可行性,并设计前瞻性、开放性临床试验,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标本并应用ddPCR技术检测ALK融合基因。前瞻性指导对确认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施行克唑替尼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建立可替代组织标本并且无创、可重复、实时的ALK融合基因检测新技术,为NSCLC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构建基础。(1)结果:ddPCR法检测结果与IHC法检测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 (χ2=1.460,P=0.226) , ddPCR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6%、99.6%、92.0%、97.6%。一致性为97.4%。ddPCR法检测外周血ALK融合基因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与免疫组化法检测ALK融合基因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患者经应用克唑替尼靶向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提示ddPCR法检测外周血ALK融合基因与免疫组化法能相同预测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临床高效筛选适宜的靶向治疗方案。(2)结论:采用高灵敏度的 ddPCR 技术能够动态检测NSCLC 患者血液标本的肺癌ALK融合基因,且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有助于临床高效筛选适宜的靶向治疗方案。 3、该课题制定的ddPCR技术检测外周血的ALK融合基因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操作流程,试验流程简单、可重复性好、成本更低,适合在肿瘤分子生物学微量水平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4、该项目按计划已在省卫计委规定的目录内医学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5、课题经费使用符合相关规定,总额在预算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该项目已经完成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汇总专家组意见,认为该项目完成较好,一致同意通过验收,验收结论合格。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