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日期:2022-05-17 17:19 浏览次数:

2022年1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与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出台了《浙江省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文件明确了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分类和办学要求。椒江区科技部门根据《指引》,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走访,并做好预登记和前期监管工作,发现情况如下。

一、椒江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现状

椒江区现有预登记科技培训校外机构14家,按照经营范围来分,其中完全符合“编程、机器人、创客、科普知识等非学历培训机构”有11家,属于延展课程有的3家;以《指引》实施的规定时间为界限,培训机构按注册时间来分,在2022年2月15日之前有13家,之后有1家;按照条件来看,完全符合“指引”规定有6家,两年内需要完成整改8家。

二、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机构分类边界不够清晰

根据“指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是“从事中小学编程、机器人、创客、科普知识等旨在培养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拓展思维能力的各类科学技术培训服务的非学历培训机构”。但在前期走访中,部分培训机构且边界不清晰且属于综合类培训机构,如属于运动员培训的航模机构同样从事无人机培训,从事幼儿早教的乐高培训同样从事编程培训,从事早教思维的培训机构找不到监管部门等。目前“指引”对培训机构指明了大的方向,但缺少具体细分标准,对部分机构难以界定。

(二)培训机构经营范围与实际不符

部分科技类培训机构的机构名称与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不一致,如台州市童程童创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从事艺术培训的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但实际从事编程类培训,部分机构甚至从事美术、编程等综合类培训机构,导致主管部门在监管时存在职能交叉等情况。

(三)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执法困难

椒江区科技事业中心属于事业单位,无执法权和执法人员,对不符合要求未通过审批的培训机构无力监管,如台州优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21年8月6日注册,2022年4月11日登记,且培训机构教学地点位于综合商场下沉广场,经咨询,该广场应属于地下一层,不符合“指引”要求,椒江区科技事业中心认定,该机构属于在“指引”发布后登记的机构,应按照“指引”进行整改后再复工,但该机构认定自己是“指引”发布前注册,应有2年整改期,未经科技部门批复复工检查,但该机构依旧照常经营,中心因无法对其进行处罚或关停。

(四)机构存在私下招生现象

根据前期椒江区教育局提供的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和后期机构主动联系登记的,目前区内已有14家机构已登记,但不排除有部分机构场所较为隐秘,没有宣传标牌,未经主管部门登记就营业的可能。另外,部分培训机构在前期同时存在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培训,同时招收学科和编程方面的学生,在前期沟通时,建议该机构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该机构表态,不再继续招收编程类的学生,但是经群众举报,该机构并没有停止学员招生。

三、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工作落实的对策

(一)加快配套政策出台落实

目前“指引”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界定较为宽泛,希望能尽快出台相关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对延展教学和综合性教学的培训机构予以明确,并督促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尽快完成名称及经营范围内容变更等整改工作,对拒不整改的机构将与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局联合执法,要求其立即停办整改。

(二)成立“双减”工作专班

成立“双减”工作专班,形成多部门联动,解决当前单部门监管困难的难题,对边界不明确的培训机构明确其分类审批及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不定期“回头看”检查,动态更新治理台账,执法检查常态化,对违规培训行为动真碰硬“零容忍”;完善举报机制,统筹信访、市民热线等方式,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形成群防群治的监督机制;开展常态化巡回督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协调解决存在问题,跟踪督导整改情况,针对督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任务书,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台账,确保整改到位。(三)加大监管力度

就目前的走访摸排情况来看,非学科类的分类不够多,很多的培训机构不属于目前非学科类的分类范围,建议由教育局牵头,邀请市场监管和涉及双减工作的相关部门,会同街道加强检查力度,成立一个综合监管部门,扩大排摸范围,对未登记的培训机构加大排摸力度,由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局联合执法,对存在重大隐患和不符合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求立即停办整改,办班场所要经消防审核批准后方能使用。并对无法明确分辨归属部门的培训机构进行统一监管,明确监管责任,落实双减工作。

(来源:椒江区科技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