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W+大型风机叶片壳体增强或者后缘用织物E7-UD1250
成果名称 | 6MW+大型风机叶片壳体增强或者后缘用织物E7-UD1250 | |||
成果登记号 | DJ105052022Y0639 | 知识产权 | 国内领先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桐乡经济开发区广运南路1号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张健侃 | 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 项目的原理分析、可行性分析,项目前期策划 | |
2 | 潘春红 | 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 技术指导 | |
3 | 张伟 | 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 产品的生产、质量及指标管控 | |
4 | 余万平 | 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 工艺的设计与开发 | |
5 | 刘连学 | 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 产品的检测与分析 | |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 ||||
由于国家对风力发电的需求日益增加,对风力发电的发电功率有了更高要求,增加叶片长度无疑是提高单机发电功率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叶片长度增加后会造成叶片自重载荷会显著增加,这将引起叶片摆振方向的疲劳载荷,缩短叶片的使用寿命。使用新材料如高模量玻璃纤维或碳纤维,进行整体设计更有效的结构,可以达到增大叶片长度后维持摆振方向载荷不变的目标。但是碳纤维生产成本较高和预浸料树脂固化温度高于目前的环氧树脂体系的工艺因素限制 了它的推广。因此我公司研发了6MW+大型风机叶片壳体增强或者后缘用织物E7-UD1250项目,我们以巨石高模量纱线作为原材料,材料力学性能稳定;在铺纬方向上将绝大多数纱线沿同一方向(0°方向) 铺设而成,使产品的力学性能更为集中,保证织物在0°方向具有足够的载荷能力;在单位面积克重上采用了 1247g/m²的大克重设计,使该产品在后期铺层灌注过程中能以较少的铺层数量达到相同的设计要求,从而起到减轻叶片重量的效果。 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方面:采用了巨石 E7-390 玻璃纤维 粗纱。该纱线采用特殊的低钙玻璃配方,其氧化钙重量百分比含量低于11.5%,能显著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使其强度比普通玻纤高 30%, 模量高23%,软化温度高达921℃,同时其特殊的化学组成,使其在显著提高机械性能的同时在中性、酸性碱性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也较普通玻纤有所提升,确保了借助 E7 增强的复合材料在特殊环境下长期稳定的使用性能,耐久性更好、耐疲劳性更好,能有效延长材料保质期。 2、在产品的设计工艺方面:首先,采用最优级的导纱针工,缩短了分纱筘到针床的距离,杜绝了并纱现场,布面平整性更好,纱线排列更规整;其次,通过纱架改造,优化穿纱设计,以及经、纬 纱通道合理布局,最大程度地消除了经纱张力的不均衡性,使布面平 整性更好和纱线排布更均匀。第三,该产品采用 6.33ends/inch 导纱 针,总克重设计偏差为 1g/m²,远高于行业内±3%偏差要求,超过国 际先进水平。 3、在产品所采用的织造设备方面:该产品使用的生产设备为由德国制造的LIBA机型该经编机技术含量高,最高机速可达 2000r/min。 最大工作幅宽从 30cm~2.54m。在生产过程中,经纱和成圈纱一同由 正向传动的送经系统喂入成圈部件。采用 ST 导纱针,可拉紧布面, 并能梳理和分开经纱,以免在编织时将纤维层刺伤。 我司研发的6MW+大型风机叶片壳体增强或者后缘用织物E7-UD1250性能优良,已通过国内外客户的试用,反馈良好,已获批量订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专业领域 | 职称 |
1 | 戚栋明 | 浙江理工大学 | 材料 | 正高 |
2 | 余厚咏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 纺织材料 | 正高 |
3 | 钱建华 | 浙江纺织工程学会 | 纺织工程 | 正高 |
4 | 申屠宝卿 | 浙江大学 | 材料 | 正高 |
5 | 姚菊明 | 宁波大学 | 纺织材料 | 正高 |
组织评价单位:浙江火聚科技评估中心 | ||||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 ||||
1.提供的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鉴定要求。 2. 项目产品以E7高模纱线为主要原料,从0°、90°两个方向进行铺层,经整经、缝编、收卷等工序制得。优化了导纱工艺及经纬纱通道,缩短了分纱筘到针床的距离,减少了经纱张力的不均衡性,提高了纱线排布均匀性和布面平整性。产品在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上有创新,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件,处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3.产品经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检测,所测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备案通知书的要求,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企业已通过ISO9001: 2015质量管理、ISO14001: 2015环境管理、OHSAS18001: 2007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其生产设备、工艺工装、检测手段和环保措施能满足批量生产要求。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产品的研发是成功的,同意通过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