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科技局三措并举推进创新主体培育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海曙区科技局全面落实省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总体部署,守牢底线,瞄准高线,克服一切困难、三措并举推进创新主体培育提质增效,23年海曙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达286家,同比净增长58.01%,创历史新高。
一是龙头牵引“创”高峰。“促”合作。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促成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电力六所联合发布《工控安全威胁白皮书》,参与 5项国家级重大工程,制定 7项行业(地方)标准。积极开发工业控制芯片,形成 5 项基于 CMC 的智能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全国重点用户突破 50 家。“挖”主体。海曙区注重龙头引领挖高精尖科创主体引育工作,放大“大院大所”能量。先后引进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 5 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并以此为依托新建创新平台34 个,集聚高素质人才超1000名,承担国家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1 个,孵化科技型企业38 家,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强”项目。海曙区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以赛事举办为契机,活跃数字经济和工业互联网氛围,吸引优质项目落地。举办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吸引全国 1754 支团队报名参加,苏芯物联技术(南京)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工业互联网企业落地投资,举办科创营系列活动23期,招揽595名学员入营,覆盖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202所高校,186人留甬创业,留甬率达31.26%。产生83个产品创新原型机/项目,累计43个已立项孵化,其中16个项目成功注册公司。
二是梯队培育“造”雁阵。“提”速度。积极实施强企培育计划,完善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机制,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实施 “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培育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路径,打造高企培育“雁阵”梯队。目前,海曙拥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1507家,高企数量由2020年高企247家增长到22年417家,两年平均增长率85%,“破”零关。为破解企业研发投入零报、研发下降较大企业难题,建立局干部联系指导镇(乡)街道、园区工作机制,分管领导和联络员要经常深入联系点,综合运用蹲点调查、现场办公等方式,每月至少1次到联系镇(乡)街道、园区开展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镇(乡)街道、园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一步推送科技惠企政策,收集企业创新需求,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对接,推进成果转化,积极为企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9月份以来,区科技局组织召开研发攻坚恳谈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培训会、全区镇乡街道园区科技工作者交流会等会议6场,征集意向研发破零企业65家。
三是多方联动“壮”队伍。“增”覆盖。建立局领导+科技干部、镇乡街道园区分管领导+发展服务办主任+科技助理、第三方服务机构+事务所三支队伍,人数超100人,形成了“片区包干”“定期分析”“跟踪销号”的联动机制,通过研发攻坚行动培育一只“企业走的进、政策讲的出、指标抓的起”的干部队伍,目前已走访企业292家,其中规上234家。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从2022年的48.3%提升至51.83%,服务业企业研发覆盖率从2022年的13%提升至18.04%,前三季度研发破零企业50家以上。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