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 助推经济稳进提质
2022年以来,象山县通过做强创新主体、做大创新平台、做优创新生态、做活创新氛围,持续助推县域经济稳进提质。2022年我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总量达到247家,新增高企年度目标完成率124%,居全市各区(县、市)首位,新增数量同比实现翻番。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1.3%,居我市各区(县、市)第3位。
一、加强主体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一)分类施策,持续培育企业梯队。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队培育机制,梳理全县已建立县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和“小而美”苗子企业,精准挖掘潜在高新技术企业苗子。根据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指标,将全县1264家科技型企业划分为ABCD四档,分类打造个性化培育方案。截至目前,排摸“小而美”企业100余家,筛选入库高企苗子企业74家,其中68家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新增高企贡献率89.5%。
(二)多级联动,助力解决企业难题。实行科技助企长效服务机制,组织技术专家及统计、税务、财政等部门采取“清单化+个性化+闭环化”企服模式,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落实“县-镇-企”三级联动,开展“高企讲诊乡镇行”活动,通过以“讲”带“诊”和“高企云课堂”等形式,精准讲解高企政策、精准诊断申报问题。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500余家,解决企业申报难题75项。如2022年3月,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象山专场讲诊会,现场解决华翔企业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电子执行器”、象山刻铭热流道有限公司“超薄加热技术”涉及的知识产权、研发费用、成果转化等申报问题。
(三)揭榜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行“政府搭台-企业挂榜-专家揭榜”模式,根据重点产业链培育方向,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揭榜攻关”,攻克行业共性难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积极承接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创新任务,重点支持产业链头部企业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细分行业的“领跑者”。截至目前,确立市重大专项项目9项、县科技攻关重大(重点)项目1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如2022年3月,宁波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攻克大型复杂铝合金汽车底盘一体化结构件的模具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沃尔沃P519铝合金一体化副车架等自主创新产品。
二、提升平台能级,当好创新“助推器”
(一)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助推突破技术瓶颈。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院+研究所”三级组织机构,集成技术研发、人才引育、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功能。搭建企业—政府—高校院所联系平台,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发挥各高校院所对应专家技术团队力量,助力企业技术瓶颈突破。截至目前,引进研发团队7个、研发人员265名;获批国家、省市级项目和创新平台6项,获省部级或国家行业学会等奖项11个。如2022年1月,宁波工程学院象山研究院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助力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解决“大深径比变截面空心薄壁细长轴内孔精密成形工艺及装备研究技术”难题。
(二)壮大科技资源库,推动成果高效转化。依托科技大市场,搭建“互联网+科技”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打通企业、高校和人才间信息壁垒,做强专家与成果资源库,提升企业对接服务能力,促进高校技术成果转移,实现需求征集常态化、院企对接及时化。截至目前,挖掘并发布技术难题104项、科技成果105个,精准走访服务高企118家次;完成技术交易额13.5亿元。
(三)当好人才服务员,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落实“半岛”系列人才引育计划,提供科技中介人才引荐奖励、“科创飞地”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补助等引才奖补政策支持,吸引高层次人才入驻。优化人才申报服务,通过“向上对接”、“中介参与”、“专家指导”等方式,助推人才推荐数和推荐率创历年新高。2022年,通过“科创飞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实践点等吸引研发人员114人,引进技术带头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博士、博士后14人,完成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6项;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3个、省级人才项目5个。
三、强化要素支撑,构筑服务生态圈
(一)多层次补助,锻造政策扶持“长板”。修订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科技计划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等政策,涵盖科技研发投入、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平台引育、创新生态优化5方面29项惠企措施,形成覆盖科技企业和人才发展全周期的政策体系。截至目前,完成2021年度研发费用后补助906.19万元,惠及企业102家。2021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393家、金额15亿元。
(二)多资本参与,筑牢融资保障“样板”。加强政银企合作,探索科技与金融多元化支持模式,推出科银保、人才保、微创保等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全市首创“科银保”线上平台,采取基本信息网络填报、网络在线审核方式,全面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实现业务审批办理事项“零次跑”。截至目前,入围市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储备库企业2家,天使投资基金投资项目10项3450万元;科技信贷余额1亿元,兑付科技金融专项资金169.1万元,惠及企业60余家。
(三)多层级协同,做实研发统计“底板”。建立县、镇乡(街道)、企业三级科技统计协同推进机制,开展全县规上企业业务培训。针对研发费用零申报企业进行专项辅导,重点关注报表填报质量,做到账表“应建尽建”、数据“应统尽统”。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速16.9%,居我市各区(县、市)第3位。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