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头表面机械研磨工艺研究
成果名称 | 触头表面机械研磨工艺研究 | |||
成果登记号 | DJ101002023Y0177 | 知识产权 | 国内先进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高新七路98号2幢501室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汪小知 | 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产品总设计 | |
2 | 叶启开 | 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工艺技术研发 | |
3 | 张亮 | 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试验、安装、调试 | |
4 | 于鹤 | 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工艺技术研发 | |
5 | Kim Dongcheol | 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工艺技术相关设计 | |
6 | 杨毅敏 | 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产品质量控制 | |
7 | Chen wei | 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工艺技术研发 | |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 ||||
触头材料在服役过程中,表面经常发生诸如疲劳、磨损、电蚀、熔焊等失效行为,极大地限制其应用与发展。由于这些失效现象与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息息相关,因此,制造出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及高电蚀抗性的优异表面性能的新型触头,是当今触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常的触头研究中往往采用复合结构,如弥散相强化或合金化等手段来增强触头整体的强度或抗电蚀等特性,这些强化往往难以做到各特性的兼容,需要通过牺牲个别特性来实现针对性的特性强化,例如增强机械强度的同时,其导电性能显著下降,或是增强抗电蚀抗熔焊的同时,强度却难以满足。因此,局部强化或成为一种较为合适的改进思路,在材料整体勉强达标的情况下,通过对局部区域(例如表面)做应用上的针对性强化。 传统的均匀结构金属材料都表现出强韧性倒置的关系,即粗晶材料有较强的韧性,但是强度较低,而超细晶材料则完全相反。梯度纳米晶粒(GNG)结构材料却能克服这种倒置关系,其表面为纳米晶粒,越靠近芯部,晶粒尺寸越大,这种梯度式分布的特殊结构使得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通过表面处理在靠近材料表层的区域引入梯度纳米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然而,目前还未见有表面纳米细晶引入触头应用的研究报道,相应的工作或为触头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 ||||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专业领域 | 职称 |
1 | 顾小龙 | 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材料 | 正高 |
2 | 姚献平 |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 | 精细化工 | 正高 |
3 | 陈国金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机械 | 正高 |
4 | 周鑫发 | 浙江省能源研究院 | 节能 | 正高 |
5 | 祝邦文 | 浙江科技学院 | 材料 | 正高 |
6 | 胡军 | 浙江工业大学 | 材料 | 正高 |
7 | 吴巧玲 |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 情报分析 | 正高 |
组织评价单位:浙江仲荣科技评估中心 | ||||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 ||||
2023年04年12日,浙江仲荣科技评估中心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由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工艺项目“触头表面机械研磨工艺研究”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工作和技术总结、产品检测、科技查新和用户使用等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1、提供的资料基本齐全、规范,符合鉴定要求。 2、项目开发了固态碳源低温合成单分散石墨烯包覆铜粉的制备、与钼粉混合加工成型、表面机械研磨处理等工艺,制得具有高表面硬度及良好导电性能的铜基石墨烯合金触头。项目在制备工艺上有创新,相关技术已获实用新型专利2件,处国内先进水平。 3、产品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质量与安全部检测(报告编号:20220429A),所测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其生产设备、工艺工装和检测手段能满足批量生产要求。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的开发是成功的,同意通过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