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赋能促共富 | 龙泉:释放科技特派员人才效应 赋能山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4-25 09:16 浏览次数:
分享:

近年来,龙泉市聚力谋好“多载体引才育才”“全方位选派人才”“真情暖心留住才”三篇文章,持续撬动科技特派员人才效应,赋能山区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在科技特派员人才效应带动影响下,新增技能人才4000余人,同比增长25%,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余人,同比增长15%。

多载体引才育才 提升人才集聚度

整合资源邀人才,产业链条“趋完善”。深化“以才引才”模式,依托“人才科技峰会”“科技特派员年会”等载体,发挥科技特派员纽带作用,邀请高校院所专家开展访问讲学、考察调研、技术服务等活动。如中国计量大学工业科技特派员梁明轩,积极促进市校、校企交流合作,建立囊括10个不同领域、总人数40人的专家服务团队,每年服务企业100余次,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158个,推动实现汽车空调等主导产业“研发制造在龙泉、检验检测在龙泉、标准制造在龙泉”。

搭建载体迎人才,市校合作“出新绩”。围绕人才支撑产业科技创新方式,建成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浙江农林大学龙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创新服务机构,柔性引进省内外专家团队33个、高层次人才160余名。截至目前,全市汽车空调领域国家发明专利共有87项,汽车空调冷凝器、蒸发器两项国家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巧用机制育人才,人才谱系“更发达”。聚焦剑瓷、汽配、食用菌、高山蔬菜等产业,建立“政府+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员+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机制,开展科技咨询、现场指导、技术培训。2022年,立项省级新产品15项,推广新技术25项,引进新品种34个,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00人、农民素质提升促共富培训6150人,龙泉市农村实用人才平均年递增10%以上。

全方位选派人才 增强人才活跃度

突出需求导向,把准供给方向。将“为企业、村民解难题”作为服务主攻方向,梳理村企需求清单,建立科技特派员“需求库”,按照“双向选择、按需选派”原则,通过“一人一订单”形式帮扶种养大户和产业带头人,实现精准匹配。如针对食用菌技术需求,派驻食用菌专家应国华为专项科技特派员,同时成立食药用菌科技派员团队,为种养殖户驻点指导、送技上门。2022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71亿袋,实现产值12.9亿元。

突出问题导向,推动技术攻关。创新实施工业科技派特员制度,制定《龙泉市工业科技特派员实施方案》,围绕企业关键技术需求,以“一企一案”方式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并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技术攻关、科技项目落地。目前,已累计选派工业科技特派员4批46人次,帮助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载体14家,成功申报省首台(套)等项目42项,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实现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8%。

突出产业导向,扩大帮扶效益。围绕特色产业建立“科技特派员联合体”,实现“多对一”“多对多”的跨乡镇、全县域组团式服务,形成“一行业一个联合体”的合作模式,推动主导产业创新发展。2018年以来,工业科技特派员联合攻关汽配产业技术难题26项,汽车空调行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现已成为百亿支柱产业。

真情暖心留住才 增加人才贡献度

配套举措强保障,做大基础服务。做优硬件保障,依托浙西南科创基地,建立科技特派员“暖心服务站”,整合科研检测、培训宣讲等资源,提供“一站式”工作服务。出台《龙泉市产业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每年为每个科技特派员(团队)提供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农民培训、示范推广等,2022年共拨付300余万元,同比增加8%。

强化激励提效益,提升发展活力。聘任能力突出的科技特派员担任市长助理或挂职入驻乡镇副书记、乡镇长助理,提升其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的咨询建议权与话语权,如舒妙安等7名科技特派员参与制定乡镇“茶菌蔬蜂果药渔”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7份,针对性提出发展建议。2022年,中蜂养殖、猕猴桃产值分别为5428万元、570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7.1%。

(来源:龙泉市科技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