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创制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3-04-07 10:20 浏览次数:
成果名称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创制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DJ218002023Y0003知识产权国际先进
完成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
1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99号
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3杭州治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申花路33号汉之韵商业中心2号楼3楼
4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高新技术园区东江路9号
5浙江菲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菲达环保园
6浙江永保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湖州南浔镇兴园路355号
7宁波竹韵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竹产业工业园顺浦路
完成人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的贡献
1李琴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总体技术路线设计和实施,是关键技术的主要贡献者,组织高性能环保漆创制及应用。
2王洪艳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项目主要完成人,关键技术的主要贡献者,负责高性能水性环保漆研制及在竹木质材上的应用。
3徐康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项目主要完成人,关键技术的主要贡献者,负责高性能水性环保漆研制。
4吴燕南京林业大学项目主要完成人,关键技术的主要贡献者,负责水性环保漆的纳米改性技术。
5袁少飞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在竹木制品应用。
6张建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在竹木制品应用。
7何海文杭州治木科技有限公司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在竹木制品应用。
8王剑勤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在竹制品上的应用。
9杨峰北京服装学院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的纳米改性技术。
10袁华龙浙江菲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研制。
11张家祖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木制品涂饰及干燥工艺技术研究。
12陈杰浙江农林大学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竹制品涂饰及干燥工艺技术研究。
13郭健浙江永保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在木制品上的应用。
14王洪涛宁波竹韵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竹制品开发。
15张世东浙江菲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参与高性能水性环保漆设备研制。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针对水性漆漆膜性能较差、丰满度不足、漆膜干燥时间较长从而在竹木家具制品上应用不广等制约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在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及博士后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历时十一年实施了“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创制及应用”项目。 成果创新了丙烯酸、无机和有机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漆关键技术,构建了稳定的纳米分散体系,阐明了纳米改性材料碳化硼、二氧化硅、纤维素/石墨烯对水性环保漆的增强机理,创制了高性能水性环保漆,附着力达到0级,硬度达到H;建立了水性环保漆精准喷涂和快速干燥工艺技术体系,研制了湿度可控的精准高效双静电喷涂设备及温湿度可控的轨道式连续化烘道设备,实现了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在竹木制品的产业化应用,产品漆膜附着力和耐磨性均达到1级,生产效率提高6倍以上。成果实施期间,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发表相关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9篇;培养研究生6名。建立示范生产线3条,近三年新增产值 5.88 亿元、利税 8584万元、出口创汇 5036 万美元。经专家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的实施,推进了水性环保漆的工业化应用进程,促进了竹木制品的提档升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专业领域职称
1于文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竹木材加工正高
2金春德浙江农林大学竹木材加工正高
3费本华国际竹藤中心竹材加工正高
4杜官本西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正高
5梅长彤国家林草局人造板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木材科学与技术正高
6何志华浙江省林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林业标准化正高
7李延军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竹材加工正高
8王传贵安徽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正高
组织评价单位:浙江省林学会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2023 年2月 24 日,浙江省林学会组织专家在杭州对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创制及应用”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提交的资料齐全、规范,符合评价要求。 2.创新了丙烯酸、无机和有机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漆关键技术,构建了稳定的纳米分散体系,阐明了纳米改性材料碳化硼、二氧化硅、纤维素/石墨烯对水性环保漆的增强机理,创制了高性能水性环保漆。经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附着力达到0级,硬度达到 H。 3.建立了水性环保漆精准喷涂和快速干燥工艺技术体系,研制了湿度可控的精准高效双静电喷涂设备及温湿度可控的轨道式连续化烘道设备,实现了高性能水性环保漆在竹木制品的产业化应用,产品漆膜附着力和耐磨性均达到1级,生产效率提高6倍以上。 4.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7 件、实用新型专利 4件,发表论文 20篇,建立示范生产线 3条,近三年新增产值 5.88 亿元、利税 8584万元、出口创汇 5036 万美元。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