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吊点卷扬钢丝绳葫芦

发布日期:2023-06-15 10:00 浏览次数:
成果名称多吊点卷扬钢丝绳葫芦
成果登记号DJ106022023Y0231知识产权国内领先
完成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通讯地址
1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黄泽镇工业功能区腾龙路9号
完成人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的贡献
1颜林兵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2刘方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结构设计
3张吉均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结构设计
4魏斌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材料采购
5王菊莲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检测
6曾芳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资料搜集及整理
7邢志鑫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工艺设计
8张明阳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工艺设计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新能源汽车目前在广泛发展,其中大型的锂电池更换,需要用到起重设备,电动葫芦是起重设备的核心部件,承担了固定,出力,吊起重物的任务,但现有电动葫芦都是一个吊点或两个吊点,大型的锂电池更换,需要用到多吊点起重设备;另外,目前,起重机及起重小车的端梁设备配合轻轨、重轨或方钢使用,起重端梁的运行机构通常包括端梁、主动车轮、从动车轮、驱动装置等,主动车轮和从动车轮都配有轮缘,用来防止小车启动瞬间由于主动与从动的启动有时间差所引起的小车跑偏现象,由于轮缘的直径比车轮的直径要大,所以在相同的转速下线速度也要大,所以和车轮运行是不同步的,存在滑动摩擦,使得摩擦阻力大、噪音大、磨损较快,而且也不利于电动葫芦运行的平稳;而且,现有电动葫芦卷扬装置由于带制动器的电机其制动器装在电机尾端,电机轴频繁正、反转动,电机轴容易疲劳损坏,在寿命周期内容易失效,一旦电机前端花键部分出现失效现象,电机尾端的制动器就失去制动能力,从而会使卷扬装置失去控制,导致重物自由落体,对生命与财产造成极大的危险。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产品从电动葫芦多吊点、旁压轮结构、卷扬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得运行阻力和噪音小,同步起吊平稳,安全性高。3、创新点 创新点一:设计了多吊点电动葫芦,采用四个吊点同时上下运动,吊住平稳,不左右前后偏斜,承重力好,安全性高。 创新点二:设计电动葫芦旁压轮装置,通过旁压轮、轴承、旁压轮轴、挡圈、固定块、定位槽优化配合设置,滚动摩擦取代车轮轮缘的滑动摩擦,降低运行阻力、摩擦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成本。相关技术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双轨电动葫芦的旁压轮装置,专利号:ZL201821463175.6。 创新点三:设计电动葫芦的卷扬装置,通过减速箱、联轴器、二合一制动电机、平面制动器配合设置,能够制动整个卷扬装置,避免失控导致人身安全和财务损失,安全性高。相关技术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卷扬装置,专利号:ZL201921689757.0。 4、社会经济效益 本产品投放市场后,将形成年产120台的生产能力,按市场销售价为8万元/吨计算,年销售收入960万元,利税总额110万元,新增就业2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随之下降,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5、专利情况 本项目相关技术已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具体如下: 一种双轨电动葫芦的旁压轮装置,专利号:ZL201821463175.6; 一种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卷扬装置,专利号:ZL201921689757.0。
评价(鉴定、验收)委员会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专业领域职称
1胡旭东浙江理工大学机械电子正高
2盛云庆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械电子正高
3王友钊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正高
4孙毅浙江工业大学机械电子正高
5胡武杭州市机械科学研究院机械正高
6赵治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正高
7谢满德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应用正高
组织评价单位:杭州绍正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杭州绍正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27日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由浙江双鸟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多吊点卷扬钢丝绳葫芦”(计划编号:2022D60SA6420098)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产品试制总结、科技查新、用户使用等报告,审查了有关资料,经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1、提供的资料基本齐全、规范,符合鉴定要求。 2、项目产品采用四个吊点同时上下运动,提高了承重能力;开发了旁压轮机构,降低了运行阻力和摩擦损耗;设计了卷扬机构,利用减速箱、联轴器、二合一制动电机和平面制动器实现卷扬装置的制动,提高了安全性。产品在结构上有创新,相关技术已获实用新型专利2件,处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3、产品已通过验收测试,所测指标符合新产品试制计划任务要求,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企业已通过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生产设备、工艺工装和检测手段能满足批量生产要求。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产品的研制是成功的,同意通过鉴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