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制度扎根乡村:一座城、二十年、三个“好”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海盐县科技特派员制度二十年来的发展正好印证了总书记的这番话。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年来,海盐县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贯彻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共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海盐县科技特派员团队前后百余人共完成产业调研报告65篇,成功实施各类项目102项,项目总投资达到1300余万元,累计实现产值近亿元,实现利润2700余万元。目前,全县仍有县科技特派员15人、市科技特派员66人、市团队科技特派员12人、省团队科技特派员1人、省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3人、省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个,多次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一、定好一个政策,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政策,从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主要任务、工作职责、人员管理和经费保障等全方位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每年下达县级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同时每年安排工作经费10万元,主要用于组织科技特派员的学习、培训、交流、资料、表彰奖励等日常管理工作。20年间,海盐县共安排经费282万元作为科技特派员项目资金,用于科技特派员项目建设、农民培训、示范推广,同时投入100余万元用于科技特派员的往返路费和工作补贴。
二是重抓创新载体。科技特派员促进校企合作,合作共建科研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潘玉春等几位专家教授先后派驻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促成公司与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先后建成了国家猪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近三年获得科技奖项10余项,拥有有效专利34项,并主导发布了《中国黑猪肉》等重要标准。嘉兴市农业科学院的姚祥坦等先后指导嘉兴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使其成功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
三是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特派员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创新资源整合集聚。派驻海盐友邦农产品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戴丹丽为企业积极引进浙樱粉1号等10余个省农科院育成的新品种和蔬菜种植新技术,在企业建立了新品种种植展示区,起到了示范作用。原派驻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宋厚辉教授促成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开展项目合作,分别利用现代科研技术,解决西式风干发酵工艺的微生物超标问题,促进了企业产业链的延生与发展。
二、选好一个专家,突出派驻成效
一是精挑细选用人才。20年里,海盐县共派出了十三批科技特派员共158人,每一名科技特派员都是按照企业选人才、人才选企业的双向选择原则,根据实际需求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们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县级科技部门,专业包括蔬菜、畜牧、水产、植保等各个领域,有的具有丰富的科研实力和经验,有的又有长期农业技术推广实践经验。在基层工作中,每位特派员都能结合派驻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农村科技进步工作新思路,通过产业提升带动地方块状经济发展。
二是依托技术优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服务农业可以更好的保护生产,增加群众收入。农业科技领域专家王金良,在海盐县植保站工作期间科学防治虫害,使得海盐县在大灾之年大丰收,直接挽回粮食损失8.13万吨,价值1.75亿元。在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我们也充分重视科技服务工作,每位科技特派员每年多次开展对农民、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说给农民听,干给农民看,扩大了新品种的宣传,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20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570次,培训人员3100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60000余份。
三是着眼实际促发展。科技特派员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扑下身子干,持之以恒干,为群众排忧解难。县特派员沈立荣教授,先后2次邀请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专家顾问马克教授、李铎教授来海盐进行现场考察,选择海盐县最为突出的猪粪处理问题,结合海盐县实际情况,设计了独创性的“蛆鸡甲鱼联养的猪粪资源化利用及有机肥生产”,并申请获得省科技厅资助立项,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益。在海盐天铭蛋鸡专业合作社、海盐于城鳖业合作社示范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使农民打消了心中疑虑,积极性提高。
三、做好一个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推动成果转化。通过结合派驻地的产业特点,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学术专长,每年启动一批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项目,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内容涉及海盐县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果蔬新品种引进等诸多领域。每个项目政府安排经费,用于科技特派员项目建设、农民培训、示范推广。20年来,累计引进新品种292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436项,安置劳动力367人;累计建立试验示范区60个,面积57205亩。同时开展科技特派员项目中期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科技特派员项目管理,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报账制度,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以点带面强辐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20年间,海盐县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选派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县部门的科技人员入驻镇(街道)到重点下派到企业,通过派驻一个企业、联系一个镇(街道)、发展一个产业,进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创业服务技术源头供给,加快推进前沿技术在基层的实践运用,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全县现有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6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6家,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等。
三是以项目为抓手,引导农业产业发展。扎实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产业发展,以项目建基地,以基地带农户。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县科技特派员戴丹丽副研究员与海盐友邦农产品有限公司实施的“浙樱粉1号樱桃小番茄引种推广”项目,实现小番茄亩产4500公斤,相比常规樱桃番茄千禧提高了50%以上,推广辐射周边企业680亩;县科技特派员顾宏辉研究员与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实施的“松花菜越冬栽培技术与示范”项目,引进并筛选出表现较好的新品种松花菜‘浙091’,顺利通过浙江省相关部门审定,种植面积超过500亩。
(来源:海盐县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