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2482090/2023-00853 发布机构: 省科技厅
发文日期: 2023-07-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支持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动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3- 07- 18 15: 46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答复意见: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舟10号建议的答复

浙科提〔2023〕225号

朱思军等代表:

你们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舟10号建议《关于支持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动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有关情况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多年努力,我省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海洋经济发展呈良好态势。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近年来,为加快推进我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双碳”与海洋技术制高点,省委省政府及省级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并组织实施了《浙江省“蓝碳”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方案》《科技兴海引领行动方案》《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助推海洋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迭代升级,为科技创新驱动海洋产业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

(二)努力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一是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出台实施了《关于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试行)》(浙人社发〔2019〕33号),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或兼职从事产学研有机融合等创业创新活动,事业单位聘用紧缺急需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二是优化收入分配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省遵照2021年国家人社部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明确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按规定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给予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等。三是推进涉海学科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支持浙江海洋大学申请增列涉海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支持宁波大学等加快涉海类“双一流”学科和海洋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浙江大学牵头建设东海实验室,聚焦海洋环境感知、海洋动力系统、海洋绿色资源等方向,开展应用导向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等。

(三)科技推动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十三五”以来,通过种质资源普查、重点项目技术攻关、水产育种专项推动等方式,主动谋划、系统布局、持续加力,为我省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一是深入推进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完成我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数据的国家级审核及整改工作,组织实施了39个水产品种的精准鉴定工作,率先在全国启动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一主库三分库”立项建设。二是强化技术研究攻关。围绕海洋渔业、科技兴海、海水养殖等有关技术难题,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渔业企业,科学设计实施了海洋渔业资源探测与捕捞技术研究、深远海智能化养殖设施装备研发与应用、东海渔业资源重建智能装备开发与示范等一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效支撑我省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2022年通过择优委托浙江海洋大学承担的“东海渔业资源重建智能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投入省财政资金1000万元,围绕东海渔业生物资源栖息地建设、生物资源水域生态监测装备与预警技术、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效果评估研究,以及栖息地建设装备技术适应性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攻关,预计2023年底可产生预期性成果。三是推进水产新品种育种创新。自2012年起,省政府设立了“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水产育种专项作为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获得持续经费支持。“十四五”期间,省水产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设置大黄鱼、南美白对虾、拟穴青蟹、缢蛏泥蚶等专项课题组,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200万元,占大农业总量的12%,稳定支持海水养殖“芯片”开发。育成性状优势明显的水产新品系19个,获省级以上审定新品种11个;创制的大黄鱼新品种“东海 1 号”已由原农业部发布,并向全国推荐;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获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培育水产育种企业83家,建立新品种核心示范基地77个,示范推广面积74.37万亩;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规范15项等。我省水产新品种选育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水产育种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达8.3万公顷、149.6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4%、7.4%。

(四)大力推进海水养殖业提档升级。一是建立了数字化养殖平台管理。实施了“百品万亩”转化示范工程,每年从育种专项已育成成果中选择20~30个左右抗性好、产量高、适性广、经济效益高的优良品种进行重点发布和示范推广,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养殖管理。2020年舟山海岛县已陆续开展了“海上牧场”数字化管理模式。二是推动养殖模式绿色转型。2020年首座全潜式深远海大黄鱼养殖平台“嵊海一号”在舟山嵊泗县舟山渔场中心海域投入生产,总养殖水体1万立方米,装有国内首创智慧深海养殖保障系统,具备科技含量高,抗风浪能力强等特点,通过“升降”解决大黄鱼越冬难题,首批“住户”5万尾岱衢族养殖大黄鱼,目前生产效益良好。三是推广智慧深海养殖装备系统。我省部分海岛县已采用“公司+养殖渔业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为县域合作社提供智慧深海装备发展多元化养殖产业,指导养殖户利用智慧深海装备系统提升深海大黄鱼养殖的品质,带动渔业养殖户提高收益。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部署,持续强化组织统筹协调,持续加大科技体制创新力度,大力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总要求,构建全省全域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业创新,优化收入分配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涉海学科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高校加强海洋领域开放合作,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

(二)进一步强化海水养殖科技投入。通过深入舟山、宁波等海水养殖重点县域开展调研,摸清海水养殖业现状需求与技术瓶颈,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渔业企业,开展重难点技术攻关,继续推进“十四五”水产新品种选育专项海水养殖研究课题,巩固提升新品种选育优势,补齐创新短板,提高育种攻关能力,选育一批能过冬、成本低等优良品种,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为我省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三)进一步探索实践商业化育种模式。商业化育种是实现种业振兴的重要行动,是做大做强种业企业、发展种业有力举措。下一步,将继续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研究优势,鼓励支持多方技术力量、多元资金投入育种队伍,支持各种形式种业科研成果转让交易,拓宽成果市场化流通渠道,促进种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根据育种课题实际研究需要,支持省内技术优势育种企业积极参与,按照企业育种成果产出后补助经费方式予以支持,走产学研用和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之路。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积极建言献策。

联 系 人:省科技厅农村处 郝宇

联系电话:0571-87054039   传真:0571-87054677

邮    编:310006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6月29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