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向新而行 创新制胜 以“三个年”引领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建设
编者按:2024年,全省科技系统迭代开展“改革重塑年、大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围绕“统什么、怎么统、统的成效如何”,重塑工作理念、格局、方式、机制、能力。为展现各单位推进“三个年”活动的经验做法及工作成效,“创新浙江”微信公众号推出“三个年”见成效系列。敬请关注。
向新而行 创新制胜
以“三个年”引领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建设
湖州市科技系统深入贯彻“改革重塑年、大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以打造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为目标,以改革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聚焦“高原造峰”,打造创新策源地。紧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机遇,瞄准上海科创集聚区资源,导入新兴产业科研重器。截至目前,西塞科学谷累计引进科创项目36个,集聚青年人才2600余人。工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央企、国企共建联合研发机构10家,西交中子实验室填补浙江省在中子源等核物理领域的科技资源空白。高起点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以联合国地信知识创新中心为牵引,打造国际地信科学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莫干论剑谷“一城一圈一谷”创新体系,稳步推进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地磁大科学装置、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等创新平台建设。成功引进道地药材全国重点实验室,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入职科研人员200余人,落地零磁医疗装备产业链企业4家。高标准做强研究院经济。聚焦“一链一院”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建设,新引进中药生态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5家,总投资12.35亿元。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一院一策”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新孵化企业78家,累计孵化企业391家,去年以来实现营收19.85亿元,推动研究院从“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转变。
聚焦“两链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重大项目,印发《湖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技术装备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加快组织“两新”领域科技攻关,16项成果入选省“两新”重大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聚焦新质生产力主体,健全“小升高”梯度培育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助力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47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68家、321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公示名单;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32家、省级重点研究院6家。做强半导体产业链。紧抓产业下行周期,逆势推动半导体及光电产业链集聚发展。今年以来,引进半导体及光电产业链项目备案33个,备案总固投280.04亿元,莱宝显示、零跑汽车、汉天下等项目在争取省“4+1”产业基金上取得重大突破。持续做优半导体产业生态,南太湖新区半导体产业园和南浔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等新型研发机构引入半导体科研团队18个,建成共享实验平台42个。
聚焦“改革破题”,塑优创新生态圈。探索科技成果湖州方案。试点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改革,打造领军企业牵头转化和特色产业领域转化两种模式,支撑技术交易额高位提升,全市完成技术交易额313.78亿元,同比增长95.01%。形成要素保障“湖州模式”。建立科技型企业清单和融资需求清单,常态化排摸企业融资需求,通过银担合作交流、降低担保费率、提高审批效率等举措,累计为科创型小微企业提供17.82亿元融资担保,并减免担保费492.6万元。加快推进省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揭榜挂帅”试点建设,开展“地信+”教科人一体改革,初步形成涵盖“地理+”的完整产业链,地信领域人才突破8000人,完善在湖外籍人才支持政策,省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实现零的突破。打造可持续发展湖州样板,连续两年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参与编制并发布首个由中国独立牵头编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在国际和全国会议上输出“湖州经验”和“湖州模式”;安吉县作为全国首批县级城市加入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城市联盟。
(来源:湖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