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全省唯一、全国第三个落户县域的高新区

发布日期:2024-05-22 16:37 浏览次数:

2022年,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简称:高新区)综合排名在全国173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列第57位、全省第4位;2023年,获评全省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是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传统。敢想敢干,是激情燃烧岁月的见证。

1992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颗产业兴旺的种子在德清大地破土而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前身莫干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993年11月,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5年12月更名为德清经济开发区;2010年6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增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牌子,同年步入全省“十强”开发区行列;2015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开发区更名为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于同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全省唯一、全国第三个落户县域的国家高新区。

扩容与升级,一条发展逻辑清晰可见。

1992年成立至今,高新区已经扩容近10倍。从最初规划的7.5平方公里,变成了74.74平方公里。高新区并非一口吃成了“大胖子”,其扩容历程,有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993年,批复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而后,相继纳管兴山、秋山、龙山、郭肇、秋北等区块,在2003年面积达到26.04平方公里;2012年,纳管砂村区块,面积达到31.7平方公里;2015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面积达到74.74平方公里。

如今,高新区管辖区域总面积115.92平方公里,包括国际地信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城北园区、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雷甸镇(高新区临杭产业新区)五大核心区块。已成为德清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战场、主引擎。

伴随着空间拓展而来的,是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

2000年以前,高新区城北园区,还是一片阡陌农田,唯一成形的道路,是104国道和09省道(即现在的德清大道),欧诗漫、佐力药业、华莹电子、伟博包装等高新区第一批入驻企业,正是沿着这两条道路,陆续落户。

“我们是这片区域落户的第一家企业,当时周围全是稻田。”欧诗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沈志荣记得很清楚,1999年,欧诗漫控股集团开始在这幢位于德清大道和中兴北路交叉口的办公楼里办公,四层高的办公楼俨然是当时该区块的地标建筑。

从夜里黑漆漆一片的庄稼地,到遍地都是现代化工业厂房,筚路蓝缕30年,如今,高新区城北园区已成为德清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2023年,园区规上企业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87.5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91亿元。

国际地信城竖起了60幢产业大楼,集聚430余家地信相关企业,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成为“杭城向北看”第一站,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浙江省唯一的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县建设不断加快。

临杭产业新区拥有通用航空机场、保税物流中心、临杭物流园等完备的产业配套,以鼎力机械、天马轴承为代表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规模连年壮大。

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内,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网联汽车实验室、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等已建成使用,方正电机、图达通等多个龙头项目相继落户,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如火如荼。

事实上,国家级高新区的光环并非凭空迸发。回顾高新区3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这片区域在不断扩展空间的同时,也完成了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而后者才是高新区的真正崛起。

高新区坚持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园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深化践行“德清模式”过程中,不断积累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经济发展初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园区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提升。

2023年,高新区实现财政收入49亿元,增长15.9%;规上工业产值684.6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总投资217.4亿元,增长18.3%;规上工业增加值本级增长5.5%,园区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389家、主板上市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293家。

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使这片区域从“一眼望去都是田”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未来,冀望湖州莫干山高新区能对标全国头部高新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湖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