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以“硬核”科技力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宁海全力实施科技强县首位战略,吹响“五大革新攀高年”的冲锋号角,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目前,每千家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46.29%,居宁波市第一。
紧扣创新生命线 厚植发展新动能
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通过实施创新主体育苗造林行动,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71家、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
强化科创平台硬核支撑。高水平建设中乌新材料产业园、宁波生物产业园、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中加低碳研究院“两园两院”等重大科创平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和创新创业要素环境。今年以来,中加低碳研究院一项目获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特定国别合作平台一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培育的缢蛏“甬乐1号”入选2024年国家级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
打造协同创新高地。树牢“研值论英雄”导向,引导链主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设立国家级光伏实验室、科创企业孵化园等创新载体,争创光伏储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努力形成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中心的研发创新能力攀高体系。累计建成各级企业研发机构678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研究院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2家。
锚定创新高“研”值 重建发展新格局
科技政策精准滴灌。全县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迭代出台县级科技新政,调整科技政策激励方向和重点,充分释放科技政策红利,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以政府资金杠杆撬动全县研发投入稳步增加。今年1-6月,全县有研发费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达562家,覆盖率超过7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8.3亿元,增速1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2.9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5%,连续5个月突破60%,刷新历年占比纪录。
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聚焦储能系统应用、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电池等重点细分行业,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清单,破解一批技术攻关难题。引导支持创新主体积极承接省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今年上半年2个项目首次成功立项2024年度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实现省级项目零的突破,获市级补助资金1190万元;7个项目立项“科创甬江2035”重点技术研发项目,获市级补助资金1890万元。
科技服务加大供给。积极打造宁波科技大市场宁海分市场3.0升级版、宁海“科技通”等线上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无缝链接”。1-6月,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8.48亿元。
聚焦创新人才圈 塑造发展新生态
支持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深入推进“专家博士进企业”工程,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补长企业理论研究薄弱短板,推进联合研发与科技创新。绘制全国光储专业高校引才地图,集聚光储领域国家级、省级人才共7名,博士14名;累计建成14家博士创新站,其中省级2家、市级4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9家,累计进站博士后62名。
构筑海外人才集聚磁场。推动建设眠牛山国际人才社区、院士之家、产业人才学院等高能级综合服务体,巩固特定国别合作平台获评科技部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的成果,积极招引国际化人才,鼓励海外工程师落地创新创业。目前,获得宁海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专家66人,其中高端技术人才(A类)47人;历年入选市级海外工程师134人次,覆盖14个国家。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规划选址梅桥区块,率先在全市谋划打造眠牛山国际人才社区,计划配套人才公寓、人才之家等,整合集聚人才联谊服务、生活安居等多元功能,提高人才服务质效,以“小社区”撬动人才创新创业“大生态”。目前,已打造精品人才公寓160套。
(来源:创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