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缙云:实施青年科技辅导员制度 导入高校资源赋能企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5-07-17 09:00 浏览次数:

为有效打通人才供需壁垒,实现校企资源高效对接,缙云县创新性依托校地合作平台,探索实施青年科技辅导员制度,将高校青年教师转化为企业创新导师,有效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机制破壁,“试用期”模式解引才难题

开展精准匹配。按照“摸排企业技术需求—高校匹配青年教师—入企考察定向合作”的“三步走”方式,全面考虑企业与人才的需求,精准定位高校青年博士教师中既具备前沿技术领域研究成果,又对成果产出和转化的需求较为强烈的群体开展校企对接。首创“先用后聘”。为降低企业前期投入风险,打消企业用人顾虑,首创“6个月零成本试用期”的“先用后聘”模式。试用期内辅导员的差旅、住宿等费用由校地合作平台承担,企业无需支付费用。试用期满后,根据企业意愿选择正式聘任或转为项目合作。允许“流转使用”。为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允许人才灵活流转。聘期内支持青年科技辅导员更换服务企业进行试用,在不影响合作成效的前提下允许其服务多家企业,服务企业成效显著则支持其延长联合聘任的聘期。

生态共建,赋能企业全方位创新发展

推动技术攻坚。青年科技辅导员入驻企业后,协助派驻企业申报各级技术攻关项目或实施自主研发项目,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攻关,帮助企业攻克诸多技术瓶颈。推动平台共建。青年科技辅导员牵头协助企业申报科研平台,促成高校与服务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博士创新站等,同时推行“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引导更多企业人才聘到高校任“产业教授”。推动成果转化。青年科技辅导员协助入驻企业获取创新成果,包括申请专利、编制标准、发表论文等。同时牵线或牵头帮助企业成功转化高校科技成果,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人才“扩容”。青年科技辅导员安排团队其他成员入企参与项目,并引进所在高校其他专家团队来企业对接。推动知识赋能。开展前沿技术培训,填补企业技术认知空白,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三方共赢,协同打造县域创新样本

青年科技辅导员制度于2023年在浙江理工大学缙云研究院率先试点实施,首批共聘任12位青年科技辅导员,经过一年多试行,现已扩展至县内的5家校地合作平台,目前在聘青年科技辅导员58位,服务范围覆盖机械装备、短途交通、智能家电等县域主导产业,促成产学研合作协议20余项,逐步在县域形成良好生态。今年以来,结合入企服务实绩,优先考虑将服务质效明显的青年科技辅导员选派为“科技副总”,通过逐步开展服务质效评价,实现青年科技辅导员梯队建设。

通过高校“智力转化”—青年科技辅导员“技术赋能”企业—企业创新成果“反哺”高校的模式,推动技术、人才、成果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企业以低成本获取技术突破与人才资源、高校开辟科研成果转化新路径、地方政府构建“人才引育—技术攻坚—产业升级”闭环生态的三方共赢局面。实现“引进一个人、带动一团人、攻克一批题、激活一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的智力赋能样板。

来源:缙云县科技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