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090/2025-00102 | 发布机构: | 省科技厅 |
发文日期: | 2025-07-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8号提案的答复
浙科提〔2025〕312号
华秀萍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8号提案《关于构建浙江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平台,促进科技金融资源高效整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强化科技企业金融要素保障,通过拓宽直接融资、优化间接融资及五维并举举措畅通融资渠道,已争取到杭州嘉兴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多项国家级创新试点资质,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紧扣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构建“政研银保投企”协同网络,完善服务生态圈,打造“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精准化金融支撑。一是强化科技金融供给能力。在强化信贷支持方面,深化“浙科贷”专属融资服务,为硬核科技企业提供最高额度、最长期限和最优利率的信贷支持。推动银行开发认股权贷款、并购贷款等产品,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放力度。推广“人才银行”服务模式,聚焦科创企业人才要素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在强化保险服务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保险创新试点,建设浙江省知识产权保险创新推广中心,构建覆盖申请费用补偿、侵权损失及责任、商业秘密保护、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等全链条风险的保险产品体系。在强化上市融资方面,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创新能力强、硬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2024年新增境内IPO上市公司1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16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强化担保服务方面,推动担保机构推出“科创保”“专精特新保”“人才保”等专项产品,在32个县(市、区)设立“科创风险池”。截至2024年末,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科创担保余额387亿元,专精特新担保余额183亿元。在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方面,拓宽知识产权质押增信机制,对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的地区给予一次性奖励。深化质押登记线上办理,提升融资效率。建设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落地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2025年一季度末,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739.2亿元,同比增长23.5%,保持全国前列。二是推动科技金融资源深度融合。在打造服务联盟方面,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搭建科技金融服务联盟,联动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机构组建“产学研”“院银企”交流平台,聚合投资、技术、管理财务专家,提供投贷保担一体化服务,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在深化银创合作方面,推动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建立科技金融专家库,提供项目推荐、风险评估等智力支持。指导嘉兴银行探索“孪生投贷”联动模式,破解收益入账难题;支持杭州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开展“认股选择权”投贷联动。在推动金研合作方面,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与省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立战略合作,提供科技成果培育孵化全链条金融服务。省产业基金与高校院所、实验室合作设立10支子基金,总规模33亿元,助力提升省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加大活动对接方面,打造“创融桥”品牌,联动科创平台、产业园区和投资机构开展路演交流,推进多元化融资对接。2024年省创业投资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路演80余个项目,实际投资4亿元,意向投资约3.8亿元。在强化数智支撑方面,发挥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政务数据在信贷风控中共享应用,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改造。平台累计接入超200家金融机构,调用公共数据超9.4亿次,服务超1700万次,交易量超13万亿元。三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嘉兴率先开展科创金融地方立法,发布《嘉兴市科创金融促进条例》,为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形成全国性政策实践样本。在构建标准体系方面,依托省金融学会,发布《科创企业认定与评价指南》《科创金融专营组织评价规范》两项省级团体标准,填补科创金融领域标准空白,为金融机构业务开展提供参考。在推进专营机构建设方面,杭州构建覆盖银行、保险、担保的科创金融专营机构体系,嘉兴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科创金融事业部—科技支行”两层架构。两地累计认定科创金融专营机构56家。在探索认股权服务方面,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试点,推动省股交中心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构建“股权+债权”双轮驱动模式,相关试点方案已报送中国证监会。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主要有:
一、加强部门政策联动,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机制
加强金融、科技、产业、财税等政策联动,落实落细国家部委《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等政策要求,推进研究出台《浙江省金融促进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不断完善多方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从金融供给的总量、结构、成本等方面入手,推动科技金融提质增效,加大科技创新赋能投入。继续做好税务政策宣传辅导,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切实落实好支持创业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关信贷投放等优惠政策。
二、强化联动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效能
(一)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协同机制。围绕科技型企业多样化需求,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股债投基保担”一体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入“耐心资本”,汇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金融服务合力,提升科技金融业务可持续性和覆盖面。
(二)推广科技金融服务联盟模式。深化推进金融专业资源整合,强化对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以及上市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主体的支持力度,聚焦科技型企业金融需求特点,提供专业咨询、对接融资需求等服务。
(三)强化信息数据共享。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推广“创新积分制”,打造“浙里易融”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科技企业信息,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做到“一企一分、精准画像”,助力金融机构更好更快服务科技企业;强化数字赋能,依托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金融服务领域平台以及科技企业成长在线等科技领域平台,推进科技型企业名单、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清单等与金融机构科创金融产品清单共享,促进银企有效对接;引导地市主动发布“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需求,积极组织申报“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目录,助力解决科技企业投融资难题。
三、聚焦重点领域和环节,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优化科技信贷服务。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服务科技创新的专属组织制度和专门风控机制,适当放宽科技型企业授信审批和产品创新权限,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技术合同、产业链交易等信息,完善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创新适应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推动“浙科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增量扩面,满足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需要。
(二)优化科技保险保障服务。引导保险公司创新与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相适应、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以共保体形式支持国家、省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广“三首”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企业出一点、保险赔一点、政府补一点”的科技创新损失风险分担机制。
(三)丰富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推动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关键环节做好金融支撑,综合运用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险、证券化等方式,满足企业金融需求。支持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内部评估或者银企协商形式确定价值。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积极探索专业化、标准化的知识产权评估模式,进一步支撑和激活知识产权交易运营。积极推广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标准。
(四)持续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科创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杭州、嘉兴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功能,探索建立科技金融“监管沙盒”,在投贷联动、科技贷款、有限合伙人(LP)贷款、科技保险等领域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在尽职免责、考核激励、监管政策等方面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并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全省科创金融发展提供样本和思路。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会同省委金融办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金融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新浙江”建设需求,着力做优做精科技金融大文章,共同构建科技金融相关主体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联 系 人:省科技厅成果处 韩红祥
联系电话:0571-87054029 传 真:0571-87054677
邮 编:310006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