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嘉兴:锚定“市场导向” 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发布日期:2025-08-13 08:59 浏览次数:

640 (8).png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变成产品、形成产业,省市县将进一步聚焦“案例就是路径”,实施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能。

即日起,推出“‘双百千万’再出发”系列,对11个设区市的成果转化创新实践进行集中报道,通过经验共享、成果互鉴,加快构建“以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为载体、以科技金融为保障、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近期,嘉兴市第一医院自主研发的一项创新成果——控压式自动减压桡动脉压迫器成功实现了落地转化。该项目经过3年多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通过技术创新改善患者诊疗体验,未来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广泛应用。

在嘉兴,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正从“样品” 走向 “产品”。嘉兴睿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碳化硅复合材料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并实现量产,助力北京三号C星星座、东方慧眼高分01星等卫星“轻装上天”;南湖实验室研发的GPAS系统,实现了在DNA测序基础上,对病原体的快速识别和智能鉴定,目前该系统已面向全国科研医疗和疾控专业人员开放测试使用......

锚定“产学研协同”,嘉兴正积极推动高校实验室成果与医院临床需求、企业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更多科研成果从 “书架” 走向 “货架”,以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创新浙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平台建设“筛”出好成果

为创新成果“把脉问诊”,让更多“纸上的专利”变成“地上的产业”。

今年5月,嘉兴出台了《嘉兴市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深化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其中,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赫然在列。

紧接着,嘉兴市科技局联合四部门迅速推出《关于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实施方案》,将围绕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和嘉兴市“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难题。该方案明确构建“科创平台+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培育体系,强化科技成果价值发现和成果转化前端赋能,为创新项目提供从概念验证到产业落地的全程护航。

640 (9).png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柔性集成器件制造中试平台”

“科技副总”“挖”出真需求

成果转化的核心在人。一直以来,嘉兴都注重技术经理人的培育,自去年起,嘉兴开始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专场,以高素质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星火燎原”。

微信图片_20250813085126.jpg

“科技副总”在企业指导科研人员开展睡眠体征数据库的建立工作

今年起,在培育技术转移人才的基础上,嘉兴积极开展“科技副总”进企结对工作,首批从市内外高校院所选聘140名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实现技术需求与创新资源的精准对接。

嘉兴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李雷教授与嘉兴泓锴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拍即合”的一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了解到企业在抛光废液的回收利用方面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李雷在科研一线已经扎根十多年,他发现废液中含有宝贵的稀土材料,如果能加以利用,不仅能为企业节省废液外运处理的成本,还能变废为宝成为增收渠道。

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度交流、现场考察和反复试验等,团队成功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李雷表示,该产业年产废液达到3万吨左右,高值化利用预计能实现超亿元的年产值。

此外,嘉兴正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试点改革,明确30项改革任务。最新进展显示,已有5项任务圆满完成,25项进展顺利。特别是“先用后转”成果池建设等10项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其中2项已成功入选省级改革试点项目,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产研联动“筑”出新生态

供需“握手”,让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不再是“无源之水”。在嘉兴,锚定市场导向,让企业发挥“出题者”的力量,把企业的“痛点清单”转化为创新的“任务清单”已经成为常态——

嘉兴市第一医院瞄准临床一线需求,积极整合政府部门提供的专项资金、支撑政策等创新要素,与企业共建“顽固性疼痛诊疗创新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形成“医+研+企”一体化技术应用转化产业链。目前,该转化平台成功“解答”多项行业技术难题,研发出多项新型诊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为癌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等顽固性疼痛患者带来新希望。

嘉兴大学的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团队多年来与本地制造业企业保持紧密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新能源汽车精密注塑成型技术、新能源铁水运输车全套体系研发等多个项目。深耕细作间,团队已承接企业委托项目经费超500万元,为合作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7000万元,实现了“一个技术突破带动一个产业升级”的倍增效应。

“科技成果从‘寻需转化’到‘按需创新’,这不只是简单的流程再造,而是创新生态的重构。”嘉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企业出题的主导地位、政府助题的精准服务、平台答题的专业支撑和市场验题的评价机制,能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长期以来,嘉兴都注重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自2022年起就常态化举办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会,搭建研究院与企业沟通洽谈的平台。截至目前,已举办33场对接会,共发布研究院科技成果275项,签订合作项目203个,签约授信金额达74.17亿元。

640 (8).jpg

常态化举办的院企对接会

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机制也为“潜在”的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如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将“实现360度可调摄像机的旋转装备”等6项发明专利以“先用后转”模式许可企业试用。“这既解了企业在技术上的‘渴’,也搭建了后续深度技术开发合作的‘桥’。”金声源(嘉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受益于这一成果转化机制,该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掌握多项声学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者,其研发的路面定向警示系统已应用于嘉兴市区快速路环线三期工程。

(来源:创新浙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