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2482090/2025-00111 发布机构: 省科技厅
发文日期: 2025-08-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2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 08- 14 10: 06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答复意见:

浙科提〔2025〕313号

九三学社省委会:

贵会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29号提案《关于强化概念验证和中试实验平台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王浩书记强调,“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全省正式创建或认定概念验证中心75家,共排摸并向工信部推荐制造业中试平台145个,其中20个入围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库,数量居全国第四。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主要有:

一、完善顶层涉及,加快验证中试平台有序布局

(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聚焦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以概念验证中心与中试平台为载体、以科技金融为保障、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体系,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二)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加快印发《浙江省关于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的实施方案》《浙江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指引(试行)》,支持不同主体建设综合型、专业型概念验证中心,发挥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基地创新策源和产业赋能作用,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概念验证服务,更好发掘创新概念和早期科技成果商业价值,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三)开展省级中试平台创建认定。加快出台《浙江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平台的实施方案》,明确“谁来建、建在哪里、建成什么样、政策支持、如何评价”,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类型、重点任务。助推技术熟化、产品熟化、工艺熟化,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坚持多元联动,提高验证中试服务能级

(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依托高校院所、科创平台、研究型医院、企业、服务机构等独立或合作建设综合型、专业型概念验证中心,集聚成果、人才、设备、资本、场景、市场等创新要素,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链条提供概念验证服务。加强运营管理机制建设,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晰公共服务承接程序、合理设置收费标准,探索“概念验证+孵化+投资”运营模式,综合运用概念验证服务收入、成果转化收益、企业孵化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二)强化中试服务供给能力。完善《浙江省现代化中试平台建设指引(2025 版)》,细化建设条件、建设程序,制定评分指标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重点高校院所、政府等主体,独立或联合建设中试平台。按照“成熟一个、认定一个”方式,今年拟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认定一批公共性、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市场化属性明确的省级中试平台。

三、深化集成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一)实施科创平台“伙伴计划”,推动“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全覆盖、金融投资机构派驻科创平台投资经理全覆盖、企业和社会经费占科创平台科研投入比例50%以上全覆盖、科创平台有组织科研成果转化全覆盖等“四个全覆盖”。通过“校企双聘”“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方式,推动人才有序流动共享,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实现人才无论落在哪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能使用,成果都能转化在企业。

(二)加大科技金融整体政策推动。深入实施科技金融“四大工程”,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保险等针对性金融服务,更好支持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体系建设。构建良好金融生态,引导多元化资金投入,提升金融服务匹配度。

(三)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深化成果赋权、单列管理、“先用后转”、限时转化等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会同阿里巴巴迭代建设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建立“政府补一点、保险赔一点、企业出一点”成果转化风险减量机制等,让企业接得住、转得好。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育基地(浙江)建设,在杭州、宁波等地探索开展技术经理人人才认定和职称评定试点,为促进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联 系 人:省科技厅成果处 陈新轮

联系电话:0571-87055371 传  真:0571-87054677

邮    编:310006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7日

打印 关闭